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普>科普活动>半岛(中国)

加强科技教育工作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2014-07-23 来源:省科协 【字体:
阅读:

茂名市科协

  科技的飞跃,文明的昌盛,知识经济的发展,使追求知识、追求创新、追求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加强青少年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近五年来,我市以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的,以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广泛开展多渠道和多层次的科技教育活动,使我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深入开展科技传播活动,组织形式多样的科普报告会
    组织“大手拉小手,博士讲科普”巡回报告会。为贯彻执行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大手拉小手,迎接新世纪”科技传播活动的精神,从2003年起,我市科协组织了热心于青少年科教事业的专家、博士,组成了科普报告团,在全市中小学举行“大手拉小手,博士专家讲科普”巡回报告会。该活动以普及身边科学知识为基础内容,突出讲授现代高新科技知识发展动态,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举办专题科普讲座。如邀请茂名学院教授为重点中学作《现代科学技术与新经济》、《现代科技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科普报告;邀请静电学会、生态环境学会专家开展防雷安全知识教育和环保知识教育的科普讲座;开展以“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为主题的生命科学教育讲座;开展“学好农业科学,关注新农村建设”的农业科普系列讲座等。
    以创新为主线,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专题报告会。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推进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先后邀请了中国科普研究所青少年室主任、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秘书长翟立原教授来我市作“青少年科普与创造力培养”的专题报告;邀请中国创造学讲师团首位团长、山西省科协副主席关原成教授来茂作“提高青少年创造发明能力”的科普报告等。我们还组织有关学校师生参加了中国科普研究所长袁正光教授的“21世纪科技与经济发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关于“纳米技术的现在与未来”等学术报告。
    同时,我们还非常重视青少年心理生理的健康成长,举办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科普报告会。从2005年开始,市科协、市教育局、团市委和市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在广大青少年中大力开展“阳光性教育”活动。2005年6月,我们邀请了广西医科大学吴伟强教授来茂作青少年性健康教育巡回讲座。吴教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地阐述了什么是性、青少年性心理特点及性健康等问题,使青少年受到深刻的性健康教育。
     据统计,五年来我们举办各类型科普讲座共26场,有力地推动全市青少年科普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各类科技竞赛活动成效显著
    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是培养青少年科技兴趣、发现培养科技新苗的一种好方式。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青少年科技活动蓬勃发展,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鼓励优秀人才不断涌现。自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全国、省举办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电脑机器人大赛以及生物数理化等项比赛,均获好的成绩。
    组织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市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64项以及英才奖、先导科学家奖、远程教育奖和省优秀组织奖等。
    组织参加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我市学生荣获全国二等奖2项,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以及科技创新奖。
    组织参加青少年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我市学生先后有6人荣获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并被免试保送就读全国重点大学。
    此外,我们还在学校中举办了公众科学素质大赛,加强了未成年人的素质教育。
    三、提升科技教育工作手段,广泛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
    一是举办大型科普图片展览。我们不定期制作了各种主题的大型科普图片,如《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开创茂名重化工业新阶段》、《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探索物理学的奥秘》等,在全市科普园地、科普场馆和有关学校中巡回展出,组织青少年学生观看。同时,还结合诺贝尔奖百年庆典、世界物理年等纪念日活动,组织各县(市、区)中小学生参观有关科普图片展览,使他们接受科学思想的熏陶。2003年,在信宜科学馆举办了大型航空模型展览,使许多青少年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航空知识。
    2006年,我们在市博物馆举办了大型“人体奥秘科普展览”,组织市区中小学校青少年学生参观,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直观的人体生理知识教育、防毒禁毒教育、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开展“千场科普影视进校园”活动,利用先进数码放影设备,选择优秀的科教影片,深入全市校园为学生们播放,并在市工人文化宫、市文化广场创建科普影视广场,组织市区学校师生观看。
    三是利用科普大篷车,开展科教工作。我们筹集巨资,购进由中国科协定制的科普大篷车,机动灵活地开展校园科学普及工作。大篷车是流动的科技馆,展品丰富多彩,涉及有光学、声学、磁场等科学知识,直观生动,非常适合中小学生特点,并且能锻炼青少年动手动脑能力,活动深受学校师生欢迎。
    同时,我们还积极指导和推动有关学校举办科技艺术文化节。2004年11月,市科协、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与市实验中学等学校联合举办校际中学生科技艺术文化节。活动以“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弘扬创新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展示学校风采”为主题,内容有:电脑机器人展示、航空航海模型表演、小发明和小创造成果、电子竞技作品展示、科幻绘画作品展览、黑板报比赛、歌咏大赛、科技晚会等。我们指导协调了科技艺术节活动的开展,并对获奖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
    我们还与市教育局、团市委组织开展“争当小实验家”等科学体验活动,形成全社会参与青少年科教工作的良好氛围。
    四、充分整合社会资源,积极创建科普教育基地
    我们积极探索科教工作社会化新路子,利用和整合社会资源,创建科普教育基地,共同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
    一是在市气象局建立气象天文学科普教育基地。主要向广大青少年普及有关天气变化、天气预报、防灾抗灾等天文气象知识,并向广大学生定期开放,免费参观。
    二是在市实验中学建立了信息学科技教育基地。主要是利用该校电脑室、多媒体功能等完备的信息化系统设施,开展我市青少年信息化科技教育活动。
    三是在市小良水保站建立自然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基地。小良水保站是联合国“人与生物圈”的科研基地之一,也是中科院选定的“全国十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之一,同时还是全国水土保持工作的一面旗帜。从50年代初寸草不长的崩山烂岭,到今天郁郁苍苍的人工森林,以小良水保站保护自然环境的奋斗史,对学生们进行深刻的科普教育。建立科普教育基地后,小良水保站每年接待前来参观教育的学生络绎不绝。
    四是在电白县德育学校建立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占地面积近500亩,室外科技教育场所250000平方米。目前该基地已建成生态大观园、蔬菜园、百果园、百竹园、淡水养殖场、家禽家畜养殖场、百米科普长廊、学工工场、科技教育展厅、防震减灾教育馆、无土栽培温室等科技教育场馆。可以同时接纳1200多名学生开展科技教育活动。建立基地后,我们与旅游、市关工委、学校等有关部门协调联系,组织青少年夏(冬)令营到基地参观学习,每年到基地参观学习的师生近4万人次。学生们通过看投影录像、动手实践等形式,先后开展生命科学教育、现代农业种植知识、防震知识教育等,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加强了学生的农业科技意识,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习惯,充分发挥了科技教育基地作用。
    五是在市森林公园建立了动植物科普教育基地。该基地拥有近3000亩的自然生态林、500亩科技示范林、趣园、榕园、松园、纪念林园等已建成供游客游览。作为科普教育区——趣园,占地777亩,园内有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的科普馆,设有四个动物标本厅及图片展厅,展出近百种珍稀动物的实物标本及大量科普图片。同时,园中还有猛兽园、动物别墅、绿色科普长廊、百果园、植物迷宫以及儿童乐园等景点。自2002年开放以来,吸引了200多万游客和青少年学生来这里游玩,使他们能真正了解大自然的风光和精彩的动物世界,使青少年更加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家园。
    我们还建立了信宜大雾岭、高州谢鸡丁颖纪念馆等省级科教基地。到目前止,我们创建了省科普教育基地5个,市科普教育基地8个,为我市青少年科普活动提供服务载体和活动场所,对促进我市青少年科教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五、加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完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网络
    一是完善科技组织网络,在市委、市政府重视关怀下,我市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由市委领导担任组长,市直单位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担负起全市科技教育领导、协调职责;市、县(市、区)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指导各级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各基层学校也相应成立科教协会,设有科技辅导员,负责科教活动的具体实施。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我市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科教网络。
  二是提高科技教育师资水平。我们经常组织业务学习培训,提高辅导员业务水平。我们邀请研发青少年智能机器人的跨国公司——乐高公司的工程师,为市区学校科技辅导员上机器人操作演示课,推动我市电脑机器人竞技活动的开展。我们协同市教育局,组织选派科技辅导员,到珠海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珠海市农科所进行学习参观;到深圳后海小学取经观摩;到安徽芜湖参加全国科普作品展等。同时还每年组织辅导员赴全国及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现场学习,增进新知识,开拓新思路。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