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基层,服务社区 推动社区科普工作上新台阶
阅读: 次
惠州市惠城区人民政府桥西街道办事处地处惠州市区中心,下辖12个社区居委会,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14.38万,是惠城区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桥西街道办事处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科学文化建设和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以“强基础、求创新、抓特色”为方针,扎实开展各项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办事处和下属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万家图书室援建暨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街道(社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先进单位”、“广东省文明单位”、“广东省‘六好’平安和谐社区”、“惠州市平安和谐红旗社区”等荣誉称号,办事处连续4年被区政府授予“推动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单位”。
一、健全机制,强化科普工作基础
1.建立健全三级科普工作体系。成立了街道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专职抓科普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科技干事。下属12个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站,社区主任兼任站长,配备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形成了“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社区科普工作体系,为科普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制定了《街道社区科普工作五年规划》、《社区科普年度工作计划》、《社区科普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将社区科普工作列入年终考核范围,与党政其他重要工作同步骤、同检查、同落实。宣传、文化、计生、综治、城管、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社区科普工作,形成了社区科普工作上有人管、下有人抓,进有目标、干有措施,上下协调、左右贯通,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格局。此外,12个社区工作站组建了12支共265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街道办事处组建了一支以社区离退休干部为主,热心科普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或特长的30人老人科普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群众中,对健全社区科普工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2.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者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培训、参观学习、参加研讨、与兄弟镇办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据统计,5年来,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15场次,组织街道、社区、小区科普工作者2600多人次参与学习,并有25人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扎实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广泛开展了社区科普论坛等活动,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携手开展科普活动,树立了“大科普”理念,把更多干部群众吸引到社区科普工作中来,形成街道上下重视科普工作,人人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大科普”格局。
3.充分保障科普经费。街道办事处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科普经费支出纳入预算范围,大力支持街道本级和下属各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据统计,5年来,街道办事处筹措投入科普经费达115万元,人均达1.64元。各社区均设有专项科普经费,每年社区对科普工作进行专门的档案资料整理,把科普工作的专项经费开支进行专题归档,专项支付。在社区重点科普设施建设上,除争取上级专项经费补贴外,其余部分全部由街道办事处给予配套拨付。帮助下属12个社区配置了至少一套电脑和打印机,加装了传真机,配送了科技报刊杂志等科普基础设施,初步统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
二、贴近生活,发挥科普知识影响力
1.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组织开展科普展览、科普报告和讲座、科技和法律咨询、健康知识巡回展等科普进社区活动。5年来,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351场次,其中举办科普讲座44场次,科普影视放映162场次,科普文艺演出25场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68场次,发放科普宣传挂图440多套,发放科普图书近50000册。吸引居民群众10余万人次参与,活动覆盖面达90%以上。充分利用社区、住宅小区的科普园地、科普画廊和橱窗、科普黑板报、科普文化广场和放映科普电影等,送科普进楼道、进墙门、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如麦地社区新时代花园小区每年举行的社区文化科普艺术节,升平苑小区每年举行的社区科普广场文艺晚会,北门街社区举行的“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居民论坛,下埔社区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周”,办事处科协牵头联合工青妇与辖区民营企业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实验小学、麦地小学、第九中学、等十多所中小学校举办的“运动健康”第二课堂活动,与市、区科协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四周年暨大型科普进社区活动”及“关注健康,共创和谐”等科普活动,都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贴近生活实际、指引未来生活的“科普大餐”,既起到科普进社区的宣传教育作用,又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群众所真心实意接受。
2.关注民生科普,着力推进科普进社区。我们结合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建设,根据不同人群需要,有针对性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科普进社区活动,扩大科普宣传效果。如联合辖区实验小学、麦地小学、南坛小学、第五中学、第九中学等,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拒绝毒品从我做起”及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自救等系列知识讲座等活动。每年“315消费者日”,街道科普志愿者联合辖区卫康药业、天虹商场等企业在下埔滨江公园、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地开展“药品防假、辨别真假币”活动,给群众提供现场咨询。花边岭社区根据区内老年人多的特点,开展 “糖尿病防治系列谈”、“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心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讲座和“全民科学健身”等广场文艺活动。麦地社区成立交谊舞、腰鼓队、扇舞队等8支文艺团队,在小区积极开展演出活动,以文艺形式“说科学、唱科学”。尔雅巷社区针对青少年开展“节水节电,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科普专题讲座和“我为节约资源献一策”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社区还积极开展暑期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湖社区注重做好生态环保文章,开展“绿色书签,呼唤环保”、“养绿、护绿”等活动。黄田岗社区针对外来务工家庭多的特点,开展以“给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假日,让暑期不再孤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持之以恒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居民普遍养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科普文明之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我街道辖区有1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及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6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12个社区被评为区级文明社区,89个小区被评为区级以上平安文明小区。
3.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让科普知识和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楼群这一特殊载体,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组建了楼群兼职科普宣传员队伍,以楼群为单位,把科普知识送进家庭。5年来,为社区居民群众义务宣传科普知识10万多人次。每年定期举办学习班,就居家安全、疾病预防、生殖保健、安全生产、地震、消防、环保及互联网应用等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邀请上级部门专业人士或由办事处科技骨干授课培训,进行普及性教育,提高市民科普素质。同时,广泛开展科普示范墙创建活动,在示范墙上设立“科普园地”,坚持每月更新一次科普宣传内容,让贴近生活的科学常识走进墙门,走进居民家中,使居民群众既方便又轻松地掌握科普知识,受教育率达80%以上。
三、以人为本,打造特色科普品牌
1.打造“千米科普宣传长廊”品牌。近年来,我们街道实施了“千米科普宣传长廊”工程。先后在下埔、南坛、麦地、北门街、花边岭等社区建设了50米科普长廊,在黄田岗、数码街、尔雅巷、更楼下等社区建设了30米科普长廊,在升平苑、华泰新村、华夏花园等小区建设了20米科普长廊,139个住宅小区均建设了科普宣传专栏,建成各类科普长廊总长度达1200多米。其中,下埔社区市第九中学百米科普长廊成为我市第一条百米宣传长廊,成为我们桥西科普工作的一个品牌。这些科普长廊宣传内容坚持每月更换一期,保持宣传内容与时代同步,适应居民群众需求,发挥应有科普宣传教育作用。
2.打造一网一刊一室“三个一”科普网络品牌。办事处投入资金5万元,建成了办事处政府网,在网站上刊登和转摘大量科普知识资料,居民群众只要轻轻一点击,就可方便快捷地浏览阅读科普知识。《桥西通讯》创刊20年来,始终把社区科普宣传放在重要位置,每期均设立“科普专栏”刊登有关科普文章,成为我们宣传社区科普工作的一个有力阵地。12个社区及各住宅小区均设立了科普阅览室,订阅了各类报刊期刊20多种,总藏书量达20万册。麦地社区科普阅览室,藏书量达3万册,实现了电脑化管理,成为我市第一个藏书超万册并正规化管理的社区科普阅览室。通过建立和完善“三个一”科普网络,使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覆盖了整个街道,深入到了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巷,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同时,“三个一”科普网络以其贴近社区、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而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街道办事处又一个特色科普品牌。
一、健全机制,强化科普工作基础
1.建立健全三级科普工作体系。成立了街道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办事处主任兼任领导小组组长,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专职抓科普工作,并配备一名专职科技干事。下属12个社区成立了科普工作站,社区主任兼任站长,配备2名专(兼)职工作人员从事科普工作,形成了“街道—社区—小区”三级社区科普工作体系,为科普工作在基层的有效开展奠定了组织基础。制定了《街道社区科普工作五年规划》、《社区科普年度工作计划》、《社区科普工作制度》等规章制度,将社区科普工作列入年终考核范围,与党政其他重要工作同步骤、同检查、同落实。宣传、文化、计生、综治、城管、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联合参与社区科普工作,形成了社区科普工作上有人管、下有人抓,进有目标、干有措施,上下协调、左右贯通,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格局。此外,12个社区工作站组建了12支共265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在街道办事处组建了一支以社区离退休干部为主,热心科普事业、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或特长的30人老人科普队伍,常年活跃在社区群众中,对健全社区科普工作体系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2.不断提高科普工作者业务水平。通过组织培训、参观学习、参加研讨、与兄弟镇办经验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社区科普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据统计,5年来,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15场次,组织街道、社区、小区科普工作者2600多人次参与学习,并有25人通过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为扎实开展社区科普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广泛开展了社区科普论坛等活动,与辖区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携手开展科普活动,树立了“大科普”理念,把更多干部群众吸引到社区科普工作中来,形成街道上下重视科普工作,人人参与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和“大科普”格局。
3.充分保障科普经费。街道办事处把社区科普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科普经费支出纳入预算范围,大力支持街道本级和下属各社区开展科普活动。据统计,5年来,街道办事处筹措投入科普经费达115万元,人均达1.64元。各社区均设有专项科普经费,每年社区对科普工作进行专门的档案资料整理,把科普工作的专项经费开支进行专题归档,专项支付。在社区重点科普设施建设上,除争取上级专项经费补贴外,其余部分全部由街道办事处给予配套拨付。帮助下属12个社区配置了至少一套电脑和打印机,加装了传真机,配送了科技报刊杂志等科普基础设施,初步统计投入资金50多万元。
二、贴近生活,发挥科普知识影响力
1.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提高科普知识的趣味性。充分利用科技活动月、科普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组织开展科普展览、科普报告和讲座、科技和法律咨询、健康知识巡回展等科普进社区活动。5年来,共举办各类科普活动351场次,其中举办科普讲座44场次,科普影视放映162场次,科普文艺演出25场次,举办科普图片展览68场次,发放科普宣传挂图440多套,发放科普图书近50000册。吸引居民群众10余万人次参与,活动覆盖面达90%以上。充分利用社区、住宅小区的科普园地、科普画廊和橱窗、科普黑板报、科普文化广场和放映科普电影等,送科普进楼道、进墙门、进家庭、进学校、进机关,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如麦地社区新时代花园小区每年举行的社区文化科普艺术节,升平苑小区每年举行的社区科普广场文艺晚会,北门街社区举行的“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居民论坛,下埔社区举行的“科普教育活动周”,办事处科协牵头联合工青妇与辖区民营企业在惠州市第十一小学、实验小学、麦地小学、第九中学、等十多所中小学校举办的“运动健康”第二课堂活动,与市、区科协联合举办的“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颁布四周年暨大型科普进社区活动”及“关注健康,共创和谐”等科普活动,都以居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居民送上了一道道贴近生活实际、指引未来生活的“科普大餐”,既起到科普进社区的宣传教育作用,又极大地丰富了城市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居民群众所真心实意接受。
2.关注民生科普,着力推进科普进社区。我们结合社区教育、社区文化、社区建设,根据不同人群需要,有针对性地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开展贴近生活、寓教于乐的科普进社区活动,扩大科普宣传效果。如联合辖区实验小学、麦地小学、南坛小学、第五中学、第九中学等,开展“我运动,我健康”、“拒绝毒品从我做起”及如何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自救等系列知识讲座等活动。每年“315消费者日”,街道科普志愿者联合辖区卫康药业、天虹商场等企业在下埔滨江公园、步行街等人流密集地开展“药品防假、辨别真假币”活动,给群众提供现场咨询。花边岭社区根据区内老年人多的特点,开展 “糖尿病防治系列谈”、“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情——心情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讲座和“全民科学健身”等广场文艺活动。麦地社区成立交谊舞、腰鼓队、扇舞队等8支文艺团队,在小区积极开展演出活动,以文艺形式“说科学、唱科学”。尔雅巷社区针对青少年开展“节水节电,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科普专题讲座和“我为节约资源献一策”科普活动,培养青少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该社区还积极开展暑期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南湖社区注重做好生态环保文章,开展“绿色书签,呼唤环保”、“养绿、护绿”等活动。黄田岗社区针对外来务工家庭多的特点,开展以“给留守儿童一个快乐的假日,让暑期不再孤单”为主题的系列活动等等,通过多形式、多渠道持之以恒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居民普遍养成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气,科普文明之花盛开在社区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我街道辖区有1个社区被评为省级文明社区及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6个社区被评为市级文明社区,12个社区被评为区级文明社区,89个小区被评为区级以上平安文明小区。
3.推进市民素质提升工程,让科普知识和群众生活紧密结合。我们充分利用楼群这一特殊载体,发挥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作用,组建了楼群兼职科普宣传员队伍,以楼群为单位,把科普知识送进家庭。5年来,为社区居民群众义务宣传科普知识10万多人次。每年定期举办学习班,就居家安全、疾病预防、生殖保健、安全生产、地震、消防、环保及互联网应用等与居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科普知识,邀请上级部门专业人士或由办事处科技骨干授课培训,进行普及性教育,提高市民科普素质。同时,广泛开展科普示范墙创建活动,在示范墙上设立“科普园地”,坚持每月更新一次科普宣传内容,让贴近生活的科学常识走进墙门,走进居民家中,使居民群众既方便又轻松地掌握科普知识,受教育率达80%以上。
三、以人为本,打造特色科普品牌
1.打造“千米科普宣传长廊”品牌。近年来,我们街道实施了“千米科普宣传长廊”工程。先后在下埔、南坛、麦地、北门街、花边岭等社区建设了50米科普长廊,在黄田岗、数码街、尔雅巷、更楼下等社区建设了30米科普长廊,在升平苑、华泰新村、华夏花园等小区建设了20米科普长廊,139个住宅小区均建设了科普宣传专栏,建成各类科普长廊总长度达1200多米。其中,下埔社区市第九中学百米科普长廊成为我市第一条百米宣传长廊,成为我们桥西科普工作的一个品牌。这些科普长廊宣传内容坚持每月更换一期,保持宣传内容与时代同步,适应居民群众需求,发挥应有科普宣传教育作用。
2.打造一网一刊一室“三个一”科普网络品牌。办事处投入资金5万元,建成了办事处政府网,在网站上刊登和转摘大量科普知识资料,居民群众只要轻轻一点击,就可方便快捷地浏览阅读科普知识。《桥西通讯》创刊20年来,始终把社区科普宣传放在重要位置,每期均设立“科普专栏”刊登有关科普文章,成为我们宣传社区科普工作的一个有力阵地。12个社区及各住宅小区均设立了科普阅览室,订阅了各类报刊期刊20多种,总藏书量达20万册。麦地社区科普阅览室,藏书量达3万册,实现了电脑化管理,成为我市第一个藏书超万册并正规化管理的社区科普阅览室。通过建立和完善“三个一”科普网络,使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覆盖了整个街道,深入到了每一个小区、每一条街巷,辐射到每一个家庭。同时,“三个一”科普网络以其贴近社区、贴近居民、贴近生活而受到社区居民群众的喜爱,成为我街道办事处又一个特色科普品牌。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