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普>科普带头人>半岛(中国)

一个退休老人与他的科普事业 记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张喜乐

2014-07-23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一个老人,为了他的科普事业,病而不让、退而不休、誉而不止,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都洒在了家乡广袤的土地上,他就是汕尾市海丰县农业局退休干部、高级农艺师张喜乐。近年来,他坚持带领海丰县科普志愿者、农科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开展科技种养知识培训及咨询活动,研究推广农村实用新技术,为当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余热。由此,张喜乐也被中国科协、财政部评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全国农村科普带头人。

  扎根农村,助农民科学种田致富

  张喜乐1963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分配到肇庆新兴县工作,为当地开拓蚕业生产立下了汗马功劳,两年后调回海丰,先后在县土产公司和县农业局工作。回到家乡后的张喜乐更是忘我地工作,深入农村推广种植良种竹子、茶叶、甘蔗、西瓜、高产番薯等农作物。

  张喜乐说,他的父母都是耕了一辈子地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脸朝黄土背朝天,他深刻地懂得农民的苦和累,因此,帮助农民科学种田致富是自己的义务也是责任。他很清楚,农民文化程度不高,单纯的理论灌输农民难以领会也不相信,所以他每次到了乡村就挽起裤脚下田,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为了推广一项新品种或技术,他都要在村里亲手整理出一块实验田,用科学种植的方法和传统栽种作对比,以高产这一最好的催化剂引领农民科学种田。

  海丰县平东镇农民世世代代靠种水稻为生,生活过得很艰苦。为了帮助平东农民摆脱贫困,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去了解市场信息,在对当地的土壤进行化验后,他亲自培育起了种苗并指导农民种起了西瓜,当年就获得了丰收。在张喜乐的帮助下,平东镇发展成为万亩西瓜种植基地。同时,他还帮助赤石镇发展万亩西番莲(农户+基地+企业),该项目列入省星火计划,为省、市、县科普示范基地,每年产值2000万元以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使种植户走上了致富道路。

  退而不休,一心一意传技术

  1997年,张喜乐退休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离开心爱的农业事业,经常下乡举办农业科技讲座。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实践,精心撰写科技论文50多篇,成为全国科协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成员和汕尾市、海丰县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讲师团成员,县科协技术顾问。

  2003年,汕尾市和海丰县科协把该县陶河镇指定为甜玉米种植基地,省专家要求有专人负责把整个生产情况记录下来,张喜乐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每个星期转几趟车到基地,细心观察玉米的生长过程,并一一记录,对不同温度、播种期对产量的影响作了细致的分析。有时候回到家里已深夜,疲惫不堪,家人看到他这样很是心疼,劝他留在家里好好安度晚年,但他却离不开农田,丢不下那把陪伴他几十年的锄头。

  为了更好地指导农民种田,张喜乐还充分利用自己屋前的小试验田,进行海丰县特色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技术试验,着力培育优质品种。在其试验园里,培植品种有黄花菜、木瓜、西番莲、辣椒、本山茶、高产优质番薯、百合等二十多种农作物。近年来,张喜乐成功研制了芋头、西番莲、广薯系列等三个“提纯复壮”新品种,无偿供给农户种植。他所推广的品种已遍布海丰县的赤石、城东、陶河、黄羌、莲花等10多个乡镇,惠及5000多农户。同时,他还参与了专家组对黄花菜的提纯复壮、电钛烘干、太阳能晒干等技术革新项目的开发试验,并取得了成功。

  病而不让,尽心尽力为科普

  近年来,由于上了年纪,张喜乐身体患有多种疾病,行走不太方便,但仍努力做好其一生钟爱的农村科普工作。他深入农村第一线,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带病参加“科技三下乡”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

  莲光村林友进参加培训班,经张喜乐的技术指导,看到种茶的发展前景,办起锡坑茶场,种植了200亩茶树,由此踏上种茶致富之路。黄羌镇虎噉村黄花菜种植专业户戴祖源,2007年前种植黄花菜3亩,年纯收入2.5万元。2008年在张喜乐的帮助下,开展黄花菜提纯复壮技术试验并获得成功。同年扩种15亩。如今戴祖源已成为黄花菜基地技术骨干和种植科技户。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