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初心课——广东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2019-12-06 来源:南方日报 阅读:

7月1日上午,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这一重要日子,广东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事迹报告会在珠岛会堂举行,约1400名来自全省各条战线的党员干部在这里上了一堂触及灵魂的初心课。现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抗击“非典”特等功臣钟南山、“布衣院士”卢永根、大国工匠苏权科、维和特警孙建国、驻村第一书记彭彬、深圳“最美保育员”费英英、长期扎根东南亚发展橡胶产业的甘学德——7位优秀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的感人故事,体现出牢记使命的时代担当。

这是一堂筑牢理想信念的初心课——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入党70年初心不改,一生节俭朴素,将毕生积蓄的880多万元悉数捐出,被誉为“布衣院士”。年事已高的他在专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时,心情激动,称自己“仿佛回到了刚刚入党的那一刻”。

“始终坚定永不褪色的信仰,用毕生行动践行了一名老共产党人的入党初心!”卢永根卧病在床,代讲人、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党林夕如此概括他的人生,现场掌声雷动。

“华农师生都知道卢校长的故事,他的事迹深刻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榜样。”听完报告会,华南农业大学教师张东彦动情地说。

“穿上这身警服,就必须忠于祖国,忠于党和人民。”孙建国是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的一名特警。2005年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时,他和战友与匪徒展开激烈对攻,成功击溃武装分子,救出人质。回到营地,面向朝霞中的五星红旗,孙建国庄严敬礼,他说:“走出国门,更能体会到对祖国母亲的爱有多深。”这番深情告白,令在场观众动容。

这是一堂牢记为民情怀的初心课——

“孤儿奇奇拉着我的衣角,很小声地叫我‘妈妈、妈妈’。”当来自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福利中心的“最美保育员”费英英讲到这里时,参加报告会的广业环保集团林茂公司员工姚穗秋忍不住流下了泪水。

“费英英的故事平凡中蕴含着伟大,她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17年来成为1500多名孤残儿童心目中的‘妈妈’。她实现了她的初心,照顾好这些孩子,为他们谋幸福。”姚穗秋说,作为环保行业的一员,她也将不忘初心,为建设美丽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而努力前行。

几位报告团成员都在交流着这样的共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就是要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

钟南山院士正是因为时刻想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才能以精湛的医术、顽强的斗志、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发现“非典”真正病原,大大降低患者死亡率;

驻村第一书记彭彬正是因为心系贫困户,才能克服自然条件上的诸多困难,带领雷州市那毛村村民种番薯、学习操作农用无人机,走上脱贫路。

“为老百姓谋幸福的感觉,真幸福!”回顾3年扶贫路,彭彬眼含热泪发出这句由衷的感慨。

这是一堂凝聚奋斗力量的初心课——

广东农垦广垦橡胶集团的甘学德,长期扎根东南亚发展橡胶产业。为了挽救上百万株橡胶种苗,他顶着超过40℃的高温,带着干粮,深入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寻找可利用的水源。

15年投身港珠澳大桥筹备建设运维全过程的大国工匠苏权科,在伶仃洋上从年富力强干到两鬓斑白。透过幻灯片演示,人们似乎又同他一起回到如火如荼的大桥建设现场:安装第1节沉管,连续作战四天四夜;安装第15节,三次出海,两次返航,一船男子汉默不作声,泪流满面……

“这座给中国人争气的桥,在世界面前挺起‘中国的脊梁’!”这句豪迈宣言,让现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苏权科带领团队以顽强拼搏的意志不断攻坚克难、勇于创新,最终创造世界奇迹。他用实际行动阐释了什么叫‘干事创业敢担当’,深刻感染和激励着我。”青年干部宋文集说。

一堂初心课,砥砺新时代。报告会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小时,但每位成员声情并茂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在场的人们。大家沉浸其中,时而伏案疾书,时而报以掌声,时而轻拂泪水,时而豪情满怀……正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坚定信念,正是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的奋斗姿态,主题教育迸发的热情必将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发言选登: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七十载党龄的院士情怀 永不褪色的坚定信仰

(华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党林夕讲述)

卢永根院士今年89岁高龄,是一位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人,他衣着简朴,生活低调,却因2017年的一个举动成为了全国“网红”。2017年3月,他与夫人徐雪宾颤颤巍巍地抱着一个破旧的牛皮纸信封来到华农校内一家银行,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学校账户,一共880多万元!这是二老的毕生积蓄,毫无保留全部捐给了学校。也在那一年,卢永根院士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卢永根常把法国科学家巴斯德的名言挂在嘴边:“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改革开放后,卢永根曾以公派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留学,在美的亲人希望他留在美国,但卢永根坚定地说:“我是中国人,祖国的建设需要我!”

在他的感召下,一大批水稻育种专家也选择回国报效国家。卢院士还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农业科学家,就在2017年,他的学生刘耀光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门三院士”被传为佳话。

如何提高水稻的育种品质?这是卢永根毕生科研的命题。他像普通的农民一样,挽起裤腿,赤脚走在农田里,一步一脚印地去寻找水稻的祖先“野生水稻”,跑遍了广东、海南和江西。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难,要么在山区,要么在荒芜的沼泽地,有一次,已经70多岁的卢院士带队去清远佛冈一座荒山的山顶采集野生稻,山路崎岖,卢院士坚持寻找,最终找到了宝贵的野生稻。在山顶上,他对学生们说:“作为一个农业科学家,你必须把根深深扎在泥土里,一定要亲自察看现场,不能遗漏一丝一毫的细节。”

赤脚耕耘大地,卢永根不在乎名,不在意利,但求这一生有意义。他对于物质的要求极低,办公室是简陋的,家中仍然使用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旧铁架床、旧电视机,被人们称为“布衣院士”。

因患癌症,卢院士入院治疗。在夫妇二人的要求下,一个特殊的临时党支部在医院病房成立。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卢永根院士病房临时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卢院士身体虚弱,但仍然坚持全程参与了学习和讨论。他说他的心情很激动,仿佛回到了自己刚刚入党的那一刻。

(南方日报记者 卞德龙 李强 汪祥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