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梧州、云浮三地气象学术交流会在肇庆市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解放思想,实干兴肇”工作落实,11月30日至12月1日,由肇庆市科协、肇庆市气象学会主办,广东省气象学会、梧州市气象学会、云浮市气象学会协办的2017年肇庆、梧州、云浮三地气象学术交流会在肇庆市举行。三市科协、气象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和省、市气象学会相关负责人以及优秀论文第一作者等70多人参加会议。
赖天文局长在致辞中强调,举办学术交流会宗旨是推动气象科技进步,推动气象科技学术交流,推动气象科学普及,促进气象科技人才成长。进入新征程,我们要继续坚持科技支撑、创新驱动、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然是气象事业发展的核心战略。本次召开肇庆、梧州、云浮三地气象学术交流会,是坚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新时代决策部署的积极响应和先觉作为。
陈义主席代表肇庆市科协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向梧州、云浮市科协、广东省气象学会、梧州市气象学会、云浮市气象学会对肇庆市科普工作、气象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近年来,按照“解放思想、实干兴肇”的要求,肇庆气象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气象工作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科普推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前,肇庆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正在建设广东面向大西南枢纽门户城市,这对气象系统的科技工作者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新动力,更出色地投入到保障肇庆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伟大实践中去,在十三五期间创新前行,建功立业。
随后,梧州、云浮两市科协主席分别致辞发言,预祝本次学术交流会取得圆满成功。
本次交流活动特邀广东省气象局正研高工、中国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卢山、广东省气象学会副秘书长、副研高工徐建平分别作“暴雨预报技术”、“气象科技论文写作”为主题的学术报告,既面向气象科技前沿,又紧密联系气象现代化建设实际,突出业务与科研的融合发展。交流活动涵盖灾害天气监测、防灾减灾、气候变化分析、农业气象、“互联网+”在突发事件中应用、低碳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研究领域。三市的23位优秀论文第一作者围绕相关领域展开交流与探讨,共推气象科技学术进步,分享学术成果,充分展现三市气象部门的活力和气象科技创新能力。
会前,与会人员参观了肇庆市气象学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