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青岛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1月11日,深圳市科协、青岛市科协和青岛市第七批赴深圳体悟实训队共同举行“深圳·青岛科技创新联盟”签约仪式,充分发挥青深两地科技创新资源优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现场,深圳市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协会与青岛高新区签署协议,加快青岛高新区康复产业发展。
根据协议,联盟将在七个方面加强合作。建立学术资源及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通过共同举办学术研讨会、创新论坛等,促进学科交叉和科技合作;建立深青创新发展智库,优先组建海洋产业、康复产业、智能制造等创新发展智库,为科技创新提供科技大数据支撑;组织开展联盟创新人才培训,建立人才培训、互访、合作渠道;联合开展相关领域的国家、行业、企业标准制定,协助企业制定战略发展规划、申报科研项目;建立完善联盟科学普及的长效机制,合作开展科普资源开发及普及、青少年科技教育和科普交流活动、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培训;推进对外民间科技交流活动,发挥双方对外科技交流渠道优势,组织联盟成员共同开展面向港澳台、上合组织及“一带一路”国家的民间科技交流活动;促进联盟成员能力提升,推动联盟成员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人才培养等工作中加强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同发展。
联盟采取双理事会制,深圳、青岛分别建立理事会,理事长单位为深圳市科协、青岛市科协。深圳市科协党组成员、深青科技创新联盟(深圳)理事长孙楠表示,联盟将在科技人才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社团交流、学术会议合作、科技市场对接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努力培育创新创业创造新活力,助力深青两地不断完善“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城市科技合作标杆。
根据协议,康辅器具产业协会将与青岛高新区共同打造省一级的康复辅助器具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制定产品研制标准、可用性测试标准、服务运维标准等三个标准,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应用服务平台两个平台和打造一个康复辅具产业大数据中心。双方还将共同建设康复辅具产业集群,结合青岛人口老龄化应用场景,依托高新区新建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深圳独特的创新优势,共同拓展人才、技术的引进渠道,适时引入康复辅具制造的上下游产业链,推动在青岛高新区转化落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