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汕头>汕头市>半岛(中国)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

2018-06-05 来源:汕头市科协 【字体:
阅读: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日”。近期,汕头市科协联合南方+再次聚集汕头科技工作者,深入汕头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深入采访20位普通科技工作者。

挖掘他们在平凡岗位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故事,把他们一个个在劳动、奋斗、奉献中的真实感人事迹呈现给大家,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汕头市的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振奋精神再出发,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汕头加快全面振兴、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一位高校科研工作者。

6月2日,汕头市环境保护协会成立,作为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教研室主任,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陈壁波代表学校参加了成立大会。

“协会的成立,对汕头的生态环境保护而言是一个机遇,多了一个平台或者纽带,通过创造技术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氛围,凝聚人才和产业,为汕头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做贡献。”陈壁波直言,这同时是对学校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一个机遇,有利于专业校企合作开展,学生的就业实习,教师的技术交流和社会服务,将来肯定可以更好发挥专业服务本地企业,服务汕头经济发展的作用。

“可以说,这是汕头市环保人的一个大事和好事。”陈壁波从事环境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已逾13年,累计在各级刊物中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其中EI收录3篇,ISTP收录1篇。由于在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突出成绩,陈壁波先后获得学院优秀教学奖一等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表彰。

在陈壁波眼中,“环保”是一种修行,是对个人、对社会都应该恪守生态自然的规律和准则,去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

紧跟环保产业发展,改革专业建设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于2004年开设环境工程技术专业,陈壁波2005年从华南理工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到汕职院任教。陈壁波告诉记者,自己从没想过会成为一名教师,一切都是机缘巧合。“恰好有一份家乡情怀,也觉得这份工作能让我有许多机会与企业接触。”

从事教师职业后,陈壁波致力于专业建设、学生培养和科研氛围的营造,至今已培养了不少在环保生产管理一线工作的学生。

2014年,随着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整顿和机构调整,尤其是新崛起的第三方环境检测服务企业对环保产业专业人才需求与日俱增。为此,汕职院将陈壁波从教务处调回到环境工程技术专业任负责人,主抓改革建设。

陈壁波先从专业基础建设摸查开始,他发现,近10年的发展,专业学生逐渐增多,但实验室设施陈旧落后,已难以承担相应的教学和科研任务。2016年在受聘为环境工程技术专业负责人后,陈壁波内引外联,引资立项,加强了专业校内的实训条件,投资105万完成了“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建设,改善了专业实训和教师科研的条件。

2017年11月,“土壤环境监测实验室”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实验室配置了GC-MS,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精密仪器,让学生有了实训实操的机会,对教师而言,也有一个较高的科研平台,提供科研便利。

此外,在国家出台新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行业的监管愈加严格的背景下,瞄准粤东地区食品企业众多,存在质量检测人才缺口的需求,陈壁波主动承担了食品检测技术专业的筹建任务,该专业已于2017年正式招生。

利用专业技术破解企业发展瓶颈

近年来,陈壁波立足本地,利用专业技术多次为企业服务,解决环境污染治理中的问题。“小小的技改,对小微型企业而言,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例如,2007年立项的《造纸废纸处理工艺研究》院级课题,研究了高锰酸钾预处理工艺,为造纸厂废水处理工程提供了技术指导。2011年针对贵屿地区电子拆解废气治理问题为深圳市兴发环保设备有限公司汕头分公司提供了技术指导。2017年为汕头市浩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污废水处理技术咨询服务,针对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系统进水堵塞问题,设计生产预处理设备并应用到揭东的污水处理厂。

令陈壁波印象深刻的是2017年带领学生到潮州市三饶污水处理厂实习。“当时三饶污水处理厂正处于工艺调试阶段,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污水厂的工艺运行一直不稳定,没办法保证处理效果。”陈壁波说,这样的情况给了他现场教学的机会,一方面他能够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能够增强理解和运用,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基层的重要性。

“随着环保攻坚战的推进,许多乡镇地区都建设起了污水处理厂,但绝大多数乡镇污水厂面临一个运营技术人员缺乏的难题,”陈壁波说,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们看到比较现实的一面,“他们就会知道原来自己的专业知识,能够在这里起到作用,会给到学生很大的信心。”

同时,陈壁波通过身体力行的指导,带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能培训。

2017年针对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养殖户在养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虾塘水体水质与底泥特性的研究并获得广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专项培育资金的立项资助。2016年指导学生参加广东省“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三等奖;2017年指导学生代表广东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项目高职组三等奖,这是汕职院建校以来获得高职层次学生技能竞赛最好的名次。

现在专业还组建了由学生组成的环境检测服务团队,为教职工和市民提供免费的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服务。一方面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实践,一方面让学生学会利用专业技术服务社会。

产教融合为本地企业提供对口人才

陈壁波说,受大学期间教师影响,自己更倾向于与企业交流,而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也让他更加坚信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陈壁波认为,作为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人员,学生需要一个专业和职业的融合。陈壁波直言,过去几年,专业毕业生大量地流向珠三角地区,但随着汕头本地环保产业发展,他们需要为汕头留住更多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所以我们必须让学生知道专业将来从事职业的特点,知道汕头企业的发展空间。”陈壁波说,校企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于是他把专业校企合作的目光聚焦在汕头本地环保企业,为专业建设一批稳定的校外实训教学基地,促进了专业与职业的融合。

陈壁波举例,专业2017年通过校企合作安排14个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学生也都留在了企业,并逐渐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去年底安排10个大三学生到广东本科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跟岗实习试点,实习后,学生职业定位和规划目标非常明确,择业时也选择了从事第三方环境检测技术服务工作。

这些事例让陈壁波更加坚定信心,于是今年专业加大改革力度,让所有大一、大二学生都深入企业,进行为期一周的技术服务职业体验,让学生们在较早时间对职业规划有一个明确指引。

陈壁波说,环境工程技术专业如今已是汕职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之一,学生就业质量与就业对口率大大提高。现在学生“供不应求”,许多本地企业都争着要人。

人才培育要多向小微型企业倾斜

陈壁波认为,“创文强管”行动以来,汕头发展显现可喜的一面,各类大企业落户汕头,人心思干的局势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特别是最近的人才政策,相对于企业来说,通过人才引进来推动企业内部升级转型是一个有力的措施,有利于推动整个汕头科技创新。

但同时,陈壁波也发现,汕头小微企业众多,这些企业在科技攻关和立项中缺乏优势,但他们生产中也存在技术改进和效率优化的需求。“我们把眼光更多地放在大而精的企业,却忽略了这些小企业。”陈壁波认为,如果在人才引进和科技创新上,能适当向这些企业倾斜,促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关注小微型企业的需求和服务,对汕头经济建设来说是一个更好的推动力。

“从个人而言,不管科技进步还是个人提高,最终必须服务于社会,通过服务社会和服务企业让人有一种分享快乐的感觉,”陈壁波说,他作为教师追求很简单,把精力花在有社会价值的事情上,带好学生,培养出更多的学生。“我能为你做什么,而不是我想做什么。”陈壁波希望通过这种理念的传递,让学生学会规划职业、掌握技能、服务社会,也在学习和工作中分享快乐。

【全媒体记者】余丹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