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①丨李浩:我更喜欢当一名设计师
2018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即将到来。南方+联合汕头市科协再次聚焦汕头科技工作者,深入汕头各行各业生产一线,深入采访20多位普通科技工作者。
挖掘他们在平凡岗位默默无闻、鲜为人知的故事,把他们一个个在劳动、奋斗、奉献中的真实感人事迹呈现给大家,旨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激发汕头市的科技工作者创新争先的热情,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振奋精神再出发,为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为汕头加快全面振兴、协调发展而努力奋斗!
汕头科技工作者系列报道①,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李浩。
今年2月份,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在广州市组织并主持召开了由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完成的“风电、航空专用宽幅多层膜吹塑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科技成果鉴定会。
该项目实现了风电、航空专用宽幅多层膜高效智能化生产,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已在客户工厂顺利投产。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项目获鉴定,离不开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明精机”)研发团队历时1年半的攻坚克难。作为团队带头人,金明精机产品中心副总经理李浩扎根汕头20年,主持参与过多项科创项目,其科研成果丰硕,得到不少专利。
李浩用他的经历诠释了科创设计的理念与精神,成为新一代年轻科创人的榜样。日前,南方+记者专访了李浩,了解其作为科技工作者背后的故事。
机缘巧合选择汕头,一待就是20年
李浩来自安徽桐城,谈及为何选择汕头工作,李浩告诉记者一个小故事。
原来,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他经常在收音机里听到关于潮汕餐饮业的广告信息,在那个时候便对汕头这座南方的城市留下了印象。1998年,李浩从北京化工大学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后,机缘巧合之下了解到了汕头轻工业发展的历史与基础,通过恩师的举荐,他来到了广东金明精机。
从北京毕业的大学生直奔南方求职,这在当时是少数。李浩解释道,一方面是由于自身体质问题,“在北方的冬日常生冻疮,我更适应汕头的气候”,并且当时正值改革开放,汕头作为经济特区慢慢发展起来,这一点吸引了李浩,从此开始了与汕头的不解之缘。
从基层做起,踏踏实实学技术
每位优秀的科技工作者都不是一日造就的,在科研的路上,李浩的磨练并不少于常人。古语有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初到金明精机,李浩也是从一名基层工作人员开始打拼。
一开始,公司安排他在试制组,从最底层做起,每天重复着收发图纸等工作。 李浩深知自身能力有限,于是选择在基层踏实历练,他常与车间工人交流图纸,分享体会,也由此,工人们经常将技改项目交给李浩负责。
在车间工作的两三年期间,让李浩意识到图纸设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也明白客户需求的关键性。“图纸是设计师的作品,你必须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才能让用户理解你的图纸。”李浩说道。
通过短短几年的这种高强度的历练,李浩的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与被认可,公司逐渐让其承担更大型的项目任务。
成功研发“替代进口”的设备,填补业内空白
2000年,国内收缩膜装备主要来源于意大利的设备,而该设备在国内售价1千多万,成本巨大。于是,李浩带领整个团队,瞄准这一块进行研发。
这是一个“替代进口”的项目,公司十分重视,带着李浩到新加坡观看设备展览。他们抓住机会,欣赏别人的先进设备,不断学习。
从成立项目团队以来,李浩带领整个团队不断地专研POF热收缩膜生产线,终于在2002年,完成了该机器的设计。
但这并不代表大功告成,随之而来的是机器的性能测试。“只有经过成千上万次的测试才能保证最终的设备精准性,在这期间我们整个团队吃了很多苦,历经了许多波折,经常需要通宵达旦。”李浩回忆道。
李浩表示,完成这个项目就像一门综合学科,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与能力。“我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产品工艺应用的不熟悉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在整个设备试验过程中,团队不断摸索总结,优化测试性能,最终获得了成功。而他也胸有成足地举办了产品展示会,成功让该产品亮相于世。
做科研一定会有挫折,但不能就此退缩
2012年,李浩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同心套筒式多层共挤吹膜机头专利并将该技术商业化,起始运用于三层共挤大型农膜机组,由于薄膜的均匀性好,推动了第四代农膜技术,是农膜行业的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该专利的实施也有益于社会的生态及环保,它将农用大棚膜制品的厚度均匀性从过去的±12%,提升至±8%左右,节约了部分原料,减少塑料原料的消耗也是环保的一种措施。
通过对专利技术的扩展延伸,采用5层共挤,可将薄膜的功能性使用寿命从半年延长至2-3年,同时可减少农药用量、绿色种植、增产、增收。同时,也可降低机头所用钢材的使用量,减少由于机头体积造成的热量消耗,机头预热时间短,耗能小。
李浩表示,科技项目的研究过程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在农膜专项技术研发期间他也遇到过不少瓶颈期。“做研发必然会碰到各种挫折,研发就是要把没有的东西做出来。我们不能碰到问题就退缩,要想办法解决问题,那时候我们为了通过试验求证开了十几次机器,花费了100多吨原料。”他回忆道。
研发设计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
从薄膜设备项目的经验中,李浩得出了一些体会,“做研发不单纯做设计,你要了解客户需求,把产品做好,关注产品生命周期。做装备需要从客户需求中来,到客户需求中去。设备要时刻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让客户满意为宗旨,满足客户百分之百的需求。”李浩认为,只有抓住技术研发的痛点,设计起来才能游刃有余。
同时李浩也提到团队的重要性。“做什么事情都要依靠团队,不能单打独斗。”李浩说,结合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如何协调好团队以及做好分配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发挥好每个人的长处也必不可少。
除了团队力量,科创项目的顺利施行离不开平台。“我们需要围绕核心控制技术去搭建属于自己的平台,”他说,“平台可为公司打造竞争力的控制点,即使是小公司,也要构建与自身产品相适应的平台,因此我们需围绕核心技术构建人才队伍与完善实验设施。在当时和国外比起来,我们公司最大的短板就是人才。”
显然,平台的搭建不是三天两头就能完成的。起初,金明精机公司通过反向设计,模仿与学习他人,也特意邀请德国著名设计师对李浩及其团队进行专项培训。
目前金明精机公司的零部件相当于市面整机设备的价格,这反映出核心部件的高技术含量的重要性。李浩指出,团队对核心技术的掌握是对企业的最大贡献。
在产品研发阶段,李浩提倡IPD产品开发模式,即用最少的人力以及最低的成本去做出最好的产品。作为一名项目负责人,他认为管理者需要不断扩宽视野与眼界,向优秀的企业学习,只有这样企业才有源源不断的后劲。
只有画过1万张图纸,才能看到机械的美
李浩不仅是位优秀的设计师,更是名出色的领导者。拥有多年团队带头的经验,他深刻地体会到,作为带头人要起到牵引作用,用好的方法去管理,提供好的平台让年轻人发挥。
有趣的是,当李浩被问到更喜欢担当哪个角色时,他表示更愿意当一名设计师。他认为设计没有方向,设计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这是他对自身的要求。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李浩追求成为一名高级研发人员。他认为科技工作者需有目标导向,对自身有高要求及高标准。“往往求其上才能得其中,因此要求其上,目标一定要明确和高远。”他还提到,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不要惧怕挫折,要有包容的心态,允许年轻设计人员犯错,同时也要对他们提出高要求。“只有画过1万张图纸,才能看到机械的美。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苦干,也要巧干 。”他很赞同这句话。
取得如此大的成功,李浩没有骄傲,也并不囿于当前所取成绩。2017年,公司花巨资引进专业公司,对企业的研发团队进行改造升级,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人有我精,人精我转,你要成为行业的标杆,必须不断有新的产品。”李浩说。
企业要了解员工需求才有助于留住人才
李浩认为,目前汕头市仍需加大力度建设科创环境。首先在人才方面,他建议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用实实在在的措施吸引人才。其次,他提出要坚持汕头市的创文行动,“人才回归重要,要让人才大军不断壮大,不要偃旗息鼓,应该要乘势而上。”
最后,李浩认为企业要与时俱进,改变过去管理模式,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人才。而企业了解新时代员工的需求,改善用工环境及薪酬等有利于吸引人才。“一个城市需靠每个人去努力,共建共享,达到包容性的提高。”
“汕头这个地方有一定优势,在这里待久了容易产生感情。从一个初出社会的毕业大学生,成长至今能有机会对科创行业做出贡献,这离不开企业对我们的栽培。企业为我们提供机会,提供研发费用让我们放手去尝试。我比较敢于冒险,喜欢尝试做新的东西,而在这个平台我还有发挥的空间,所以我坚定地留下了。”他说道。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