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佛山>佛山市>半岛(中国)

中科院孙万儒教授到佛山作科普报告

2014-03-11 来源:佛山市科协 【字体:
阅读:

  2014年3月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孙万儒教授来到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阶梯教室,为大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我国面临资源和环境问题的科普报告。

孙教授热情洋溢的演讲(李政军 摄)

  接近三个小时的演讲时间,孙教授围绕我国所面临的资源、环境与生物技术等问题,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向大学生们讲述着。现场,同学们都被孙教授的演讲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和孙教授一道忧我国的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严重,虑我国的生物技术,展望我国未来的能源与粮食安全问题。

  孙教授以欧美、日本等国保护本国环境政策、开辟新能源技术以及转嫁本国能源问题的大量实例,引导同学们严峻地看待我国所面临的问题。他举例说,一些发达的国家基本停止对本土资源的开采、使用,而大量使用别国的原料和资源,致使被占用资源的落后国家经济一度畸形发展。西方很多国家已经有了很先进的生物柴油的开发技术,从玉米、大豆、油菜、棕榈油、蓖麻等农作物产品中提炼酒精用作替代能源,而我国生产的海量酒料,都被人们吃掉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除了1960、61、62三年,粮食生产基本上徘徊在人均300公斤红线上。2011年4月全国普查出来的总人口为13.6亿,2009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只有18.16亿亩,按现在的人口增长速度,到2040年约为16亿,粮食亩产必须增长40%才能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粮食问题一直是悬挂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孙教授表示,要解决粮食与能源问题,出路在于研发生物技术。21世纪的支柱产业是能源、信息、材料、生物技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能源与生物技术。

同学们认真听讲(李政军 摄)

  最后,孙教授语重心长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同学们是不幸的一代,因为再过30年左右,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气(开采年限剩20年左右)、煤炭(开采年限剩100年左右)等既有能源消耗得差不多了,能源与环境成为了我国持续发展的两个瓶颈。同学们又是幸运的一代,因为有很多崭新的科学技术、生物技术领域等待我们去开发。让我们勇敢地迎接由‘碳能源时代’向‘光能源时代’转变的挑战吧!”

  孙教授的演讲激起了同学们长时间的掌声。这掌声表达了同学们努力学好知识、掌握研发技能、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