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佛山>佛山市>半岛(中国)

草根市民潘俊光献计佛山创新型城市建设

2013-08-23 来源:佛山市科协 【字体:
阅读:

  “创新人物”

  自诩佛山本土草根的英语教师潘俊光,凭借对佛山创新城市建设的万言建议书,击败众多专家、学者、教授,在前日揭晓的“我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献一策”有奖活动中夺得特等奖。 

  “潘俊光的建言让我们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令评审专家和主办方动容的,并非万言建议书尽善尽美,更多的是其中“展示了作者对佛山的热爱、对佛山城市深层次的研究”。评审专家认为,献计者潘俊光对佛山文化、城建、宣传等方面建设、发展多角度的思考和建议,很能代表普通市民对于佛山创新发展的心声和期望。 

  释放创造力频频献计 

  “如果建议被采纳了,并且因此让城市更美好,觉得也挺有成就感的。”近年在佛山城市建设中用不同方式频频发声的潘俊光,以网络时代屌丝的自嘲精神诠释自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中国梦是国家层面的精神共同体。”潘俊光说自己理解的佛山梦,“可能就叫作创新型城市建设”,而它“需要大家一起共同去努力。” 

  “创新可以归为基本元素的新发现、基本元素的新组合,以及看问题视角的转变三大类。”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潘俊光认为自己的创新显然后者居多。

  从早两年建言佛山突围,建议佛山引进公共自行车,提出智慧菜篮子的雏形,建议人大代表进驻舆情观察站,更好收集群众的心声……各种奇思妙想,大到政治制度,小到天桥扶手电梯的设置,学法律专业、毕业后转做英语教师的“草根市民”潘俊光,这几年通过网络等各种平台释放自己的创造力,献计献策,其中有不少后来被政府部门、企业、机构采纳。

  “有时候想到一个好点子,半夜3点钟也会爬起来写。”为了写好一份建言,除了在书本、网络上收集资料,他还会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去实地考察。这次获得特等奖的“佛山城市建设发展建言及佛山定位策划”,就花了好几天时间修改写就。

  愿捐出奖金 激励创新思考者 

  “对我来说,这是对社会‘深度旅游’的一种方式。”作为一个普通市民,虽然考察、研究、写建言并不是一件轻松的活,但他怡然自得。

  参加“为创新型城市建设献一策”有奖活动,让潘俊光以助推城市“圆梦”者的姿态,浮出水面。而作为普通市民,他希望征集创新型城市的建言不要只有这么一次,最好能成为一个常设性的活动,能够让更多和自己一样的草根,有更多渠道和机会,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贡献自己的创造力。

  “创新就像雨后的蘑菇,一场雨下来,条件好的地方就会有蘑菇冒出来。”他说,创新光是政府自上而下的口号式推动是不够的,创新的好点子也不一定都来自专家。而要引导大部分民众都参与到城市的创新建设当中,我们的社会需要建立更多的正向激励机制,包括物质的回馈和荣誉的认可。

  潘俊光说他有一个期望:“如果有人或者民间非政府组织愿意带头设立一个资金池,奖励为创新型城市提点子的建言者,我会把这次获得的奖金也捐出来,激励大家都来思考如何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