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举办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讲座
2010年4月28日上午,佛山市知识产权局、佛山市软件行业协会在广东省(佛山)软件产业园联合举办“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专题讲座。来自全市近70家软件、电子信息、集成电路设计单位企业参加了讲座。中国软件联盟秘书长、软件知识产权专家孙彦律师凭借多年来在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积累的丰富经验,围绕计算机软件专利的基础概念、国内外软件专利现状、软件版权与软件专利的比较、软件开发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等问题阐述观点并作了案例讲解。
互动中,企业关注最多的是软件专利申请的难易程度。孙彦建议:“多学习、参考借鉴已有案例,软件技术方案只要有新颖性,就有可能获得专利。”
据统计,2009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值达到24亿元,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单位65家,至2010年3月底,通过“软件产品登记”的产品数量为309个。目前,佛山大部分软件企业对软件专利的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存在认识误区和盲区,绝大多数软件企业不了解软件能否申请、如何申请专利,不知道如何运用专利战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孙彦表示,因国内软件专利申请开放比较晚,以前都是跟硬件结合在一起,目前脱离硬件的软件专利的申请总量还不大,企业尤其经验不足,也导致了软件专利保护的欠缺。而因欧美发达国家对软件专利进行了大量授权,许多外国公司借助自身产品和技术优势,也纷纷来中国申请专利,从而使国内软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环境越来越严峻。
保护新开发产品 先从专利版权等途径着手
“我们新开发的软件可以在互联网上的各种通讯工具中广泛应用”。一家企业负责人迫切希望专家传授秘诀,“怎样能把新开发的产品真正保护起来?”
“从商业秘密、专利、版权还有商标等知识产权保护途径着手,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型保护。”孙彦还透过实际案例提示企业,建立企业品牌时,要注意品牌形象和商标的统一,这样既有利于商标的保护,商品知名度也更容易打响。
保存原始证据 有利知识产权保护
“知识产权要固定下来,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孙彦告诫本地软件企业,软件开发过程管理一定要规范,需求设计、方案设计、编程等都必须按国家的有关标准,规范记录、存档,“一旦发生纠纷,这些就是保护自己的有利证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