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与佛山三中师生畅谈机器人
科普演讲走进佛山校园
玩剪刀石头布,人玩不过机器人,因为它用了高速摄像机”、“阿尔法狗能战胜围棋大师,因为它的计算能力远比我们大脑来得快”……3月14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赵晓光与佛山近300名师生热聊机器人。
3月14日,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赵晓光在佛山三中向学生讲授机器人相关知识。/记者张弘弢摄
3月14日,佛山市科协主办的2016年佛山市“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首场演讲在佛山三中举行。赵晓光以“机器人技术改变世界”为题,为近300名师生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报告,现场互动频频,惊叹声不绝。
“机器人的名字源自1920年捷克一部科幻小说,原意是机器奴隶,是造出来替代人类做一些人类不愿干的脏活、苦活、累活。”赵晓光说,机器跟人的最大区别有三点,就是人有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有感情和爱憎。她引导学生们一起思考,近100年前科幻作家给我们描述的故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人类造出跟我们一模一样的机器人,人会不会被替代?该如何共存?
从1945年计算机出现以后到上世纪70 、80年代,机器人技术飞速发展,逐渐成为一个学科,并涵盖机械、电子、软件、伦理学、美学、认知学、生理学等学科。“计算机和软件技术的进步带来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巨大发展,为机械赋予智能,赋予机器人为人类做更多事的能力。”赵晓光为学生们梳理丰富的知识点。
近几天的的围棋人机大战,成为世界性热门话题。赵晓光说,提到关于“人机大战”不得不提两大事件:1997年机器人“深蓝”战胜国际象棋大师,这两天阿尔法狗战胜了国际围棋大师。两件事说明人工智能有了飞速发展。阿尔法狗能够取胜,在于人类赋予它考虑每一步棋怎么走和棋盘的整体布局能力,就像行军打仗,它有了战略也有战术。“但是,至少在可以预见的短时间内,人类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都是机器人无法拥有的。”
赵晓光说,在单项技术甚至某些领域,中国智能机器人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但在工业机器人整体技术上,中国依然落后。赵晓光称,学习数理化可以发现,很多知识跟机器人都有联系的。她建议学生们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也不妨“动动手”。
▲相关新闻
中科院科普演讲团科普基地挂牌
佛山市科协3月14日获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授予“科普教育基地”称号。这是我国尖端科技领域老专家组建该团近20年来,在全国第11个城市颁发此牌匾,佛山也是广东省内获此荣誉的首个城市。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始建于1997年,至今已在全国各省市举办了一万多场次的科普演讲。佛山市科协自1999年以来,每年不间断邀请讲团的专家到佛山,作为“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主讲,开展的科普报告已近千场,不局限在中小学、大学,还辐射到机关和社会公众,受益人数众多。
从起初举办时每年数场,到现在每年达近百场。老科学家们每年到佛山科普巡讲,都掀起热潮,成为佛山科普品牌活动。以佛山为中心,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科普报告进一步辐射到周边的城市,如深圳、珠海、东莞、惠州、江门等,甚至还辐射到澳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