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佛山>南海区>半岛(中国)

2023年佛山市“南海科普周“系列活动落幕

2023-10-17 来源:佛山市科协 【字体:
阅读: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是佛山市南海区以科技创新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之一。日前,“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2023年“全国科普日”主题活动暨“南海科普周”系列活动落下帷幕。

期间,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局、佛山市南海区科协联合相关单位,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动员起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志愿者深入学校、社区等地,开展了科技展览、科普课堂、科技创新大赛等一系列内容丰富、互动性强、通俗易懂的活动。这是全市科普嘉年华活动的精彩组成部分,也是南海区常态化推进科普工作、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获得市民群众广泛赞誉。

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镇沙头中心小学老师黄慧瑜表示,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热情,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让他们感受到了科学家浓浓的科学情怀,点燃了对科学的向往与热爱,将科技的种子埋进了心里。

科普基地妙招迭出,地域特色让科技更走红

作为南海区知名度较高的科普教育基地,南海氢能馆在科普周期间,根据各个年龄段游客的喜好,设置了更符合其接受方式的讲解,带领游客参观氢能馆,由科普讲师介绍南海区的氢能产业发展,以及未来氢能的使用场景和规划。

科普基地是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在今年科普周期间,佛山市南海区选取多家博物馆、科研院所、产业园等,结合“全国科普日”主题和场馆自身优质科技资源,免费向公众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互动体验,包括无人机、新能源、生命健康、自然科学等主题。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活动中还包括南海区先进制造业和南海区历史文化等极具本地特色的科普。

例如,超盈实验中学的学生来到广东新光源产业创新中心科普教育基地,参观了基地半导体照明成果和企业,让学生们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季华实验室多名教授和博士分别到多所中学开展人工智能、超滑技术、机器人讲座。华英学校、文翰中学的学生也到季华实验室参观其科技成果和园区,增强了学生对南海先进科技和制造业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好奇心与想象力。

而在传统文化方面,西樵香云纱传承基地向公众科普香云纱织造技艺;康有为博物馆在开放期间开展定时讲解,为游客导赏康有为生平展、南海科举名人展览等;南海区博物馆在线上线下开设了农民丰收节、中秋节、康有为和刘海粟故事等传统节日和名人事迹的主题活动;纳德利龙舟基地通过生动形象的体验课程,科普龙舟的起源、制作和习俗礼仪……

构建形式创新科普生态,让科技知识更喜闻乐见

今年3月,《2023年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要点》印发,明确提出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进一步提高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其中就包括构建高质量科普服务体系。

目前,佛山市南海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科普工作格局,拥有全区认定的各级科普教育基地49个;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普讲师团队,每年开展的科学课程和科普知识竞赛活动超100场次,参与的学生超25万人次;每年通过全国科技工作日、全国科普日等主题,设置了一系列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科普活动。

今年,佛山市南海区再次以科普周为抓手,调动全区科普基地、企业、高校等科技资源,链接至中小学校、社区等地,开展了包括科普主题讲座、科普互动摊位展示、科普基地开放日活动等活动,集中展示最新科技成果,以更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科学技术知识,让全民参与其中。

期间,面向学生开展的“科普课堂进校园”活动在各个镇街的中小学校举办了超30场次。前来授课的老师们都是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覆盖智能制造、医疗健康、航空航天技术、动植物、传统文化等不同领域的前沿科技知识。

在面向公众的方面,企业和科普基地设置了“科普开放日”和“科普进社区”等50多项活动。例如,佛冠口腔医学中心科普基地走进多个社区开展口腔健康科普;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在区内的读书驿站开展了物理、建筑、健康等主题活动;中科清紫健康科普基地向大众提供高血压、心脑血管、青少年抑郁等常见疾病的风险评估,帮助群众获取专业的预防和干预建议。

在“科普进校园”“科普进社区”和“科普基地开放日”的现场,多个政府部门和科普基地利用自身科普资源,配套设置了内容丰富、实用性强的科普互动展示区,吸引大家驻足参与。例如,佛山市南海区应急管理局提供了地震VR逃生体验,让参与者通过3D效果,身临其境学习不同场景的逃生方法和技能;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在中秋节前,向“糖友”科普吃月饼不升高血糖的方法;广工大数控研究院展示了智能制造技术与3D打印、半导体等科普项目,将高深晦涩的前沿科学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

总的来看,南海科普周的活动“菜单”越来越丰富,大量注重互动、讲求实用的活动带动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成为畅通科学与社会公众、青少年学生之间的桥梁,使其近距离体验科技的魅力。而在科普周结束后,佛山市南海区也将进一步推动与国内外科创资源的对接,持续推进更多形式各异、覆盖广泛的科技活动,打造“永不落幕”的科普周,让创新力量充分涌流。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