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佛山>南海区>半岛(中国)

小创客辈出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第十四届佛山市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落幕

2017-12-29 作者:毛蕾,通讯员:魏丽 来源:佛山日报 【字体:
阅读:

12月28日,第十四届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成果揭晓,优秀作品在广工大数控装备协同创新研究院展出,获奖师生代表在颇具仪式感的氛围中领奖。今年,佛山市南海区通过“詹天佑杯”选送到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作品成绩突出,获奖总数在全市五区名列前茅,全区青少年“小创客”辈出。

“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是南海区科普工作的重头戏。活动的成功落幕也为佛山市南海区科学技术协会今年的工作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一年来,南海区整合了科普“资源库”,搭建学校与一线科技工作者对接的桥梁,让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比翼齐飞”。

礼遇小创客提升科普氛围

第十四届南海区“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由南海区科学技术协会、南海区教育局、南海区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大赛包括发明创造及工程设计作品、科学研究论文、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青少年动漫、科技辅导员科教创新竞赛和3D打印创新设计竞赛等七个项目,并设“优秀组织奖”和“优秀科技辅导员”奖。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2077件,经专家评审,共有1286项作品获奖。

主办方对优秀的作品进行了展示,并举办了颁奖仪式。作品很好地展示了孩子的奇思妙想,很多源于生活的创新作品可以解决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九江镇初级中学“疯狂创客”团队的太阳能转角交通警示灯获得了本次大赛一等奖,团队成员之一毛子明现场演示了这款作品的用法。“我发现转角位交通事故高发,有些位置两侧建筑、绿化遮挡视线,难以看到横向来车或行人。”毛子明表示,这款太阳能转角交通警示灯可以在转角处有车辆或行人经过时示警,解决了这一交通“痛点”。

这些创新作品在团队的协作下合力完成,指导老师等科普工作者也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我们希望给科普工作者和小创客以礼遇,让他们在这种环境中增加科技创新的动力和信心。”南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

“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年,培育了无数的小创客。近三年,南海区在全国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4项、全国二等奖3项、全国3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1项、省级二等奖13项、省级三等奖14项。今年大赛选送到市赛的作品中,获奖总数在全市五区中名列前茅,青少年科技创新水平有明显提升。

除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外,佛山市南海区科协还举办了科普大篷车、科普进社区、慈善科普游、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等品牌活动,送科技到基层,全区科普氛围浓郁。

调动创新机构构建科普“资源库”

南海区以制造业立区,拥有超过20万家工商登记企业,各个领域的科普资源散落在民间。如何整合这些科普资源,让工业热点和前沿技术转化为可供青少年、市民吸收的“科普大餐”,是南海区科协工作的着力点之一。今年,调动创新机构、企业的力量,构建全区的科普“资源库”有了重要的突破。

今年南海区科协启动了“六个一”工程,即培育一批科普基地、发布一本科普“护照”、推出一张电子地图,组建一支科普义工队、成立一个科普讲师团,引入一批科普支持单位。合理地运用“资源库”,可以让科普工作成为一项全民事业。

广工大研究院作为科普基地之一,已经与南海区科协深度合作。“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3D打印分赛连续两年开展,就是借助广工大研究院的力量。目前,广工大研究院内有小A创客等3D打印领域的机构和企业,产品可以与教育深度结合。“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作品水平远高于去年,希望大家从熟练认知到成熟掌握,最后真正将3D打印融入到创作中,这就是创新科普的力量。”广工大研究院副院长熊薇表示。

今年南海区评选出的首批大城工匠也加入到了科普的队伍中。广东柯内特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兼技术研发中心经理黎柏允今年成为了南海科普讲师的一员。作为环保与互联网+技术融合的科技一线工作者,他可以带来最新鲜的环境知识和贴近实际的环保技术。与此同时,柯内特也成为南海科普支持单位,承接部分科普活动。

目前,南海区已有11个科普基地,遍布全区各地,可以向群众开放。科普护照、科普电子地图也在逐步发放传播。越来越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科普队伍中,目前已经组建了18人的科普义工队,9人的科普讲师团。他们均属于一线科普工作者,具备专业的科普知识。

创设科普课堂搭建科普教育舞台

“企业在招人时会感觉到,我们最缺的就是具备创新思维的人才。培养创新思维应该从娃娃抓起,科技发展没有教育推动是无法往前走的。”熊薇表示,作为一位母亲,她也很感谢南海有科普教育的氛围。

科普教育,已然成为当下南海区科协最重要的着力点。在南海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今年,佛山市南海区科技局、科协与佛山日报社合作推出重磅的科普教育品牌活动“南海科普课堂”。课堂借助南海科普资源库,邀请科普讲师团成员对青少年进行授课。同时也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贴近科技热点。“南海科普课堂”也已经入围2017年南海区社会建设创新奖励项目,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

科普课堂还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方式,将更多的科技元素融入进来。近日,科普课堂与南海区卫监所合作健康卫生主题系列课堂,南海区卫生监督员走进校园生动讲解个人卫生习惯、校园传染病的防治方法等内容。并创新性地推出科普课堂首本“课本”《卫生健康科普手册(校园版)》,把传染病防治知识以及校内外常见的健康行为融入漫画、小故事和填图游戏中,吸引学生和家长一起学知识。

科普课堂的受众范围也在逐步扩大。本月中旬,佛山对口帮扶城市云浮市的赤黎村师生来到南海展开科普走读,了解3D打印、安全健康消防知识等。这属于科普课堂的校外公益课堂,同时将科普与扶贫工作结合,为对口帮扶城市埋下科技的种子。

包括南海科普课堂在内,科普与教育结合的形式在不断创新,为孩子们打开了直面科技热点的大门。同时,南海的科普教育也关注到地区发展不平衡带来的科普资源差异,科普课堂、科普大篷车、科普希望行等活动都注重向外来务工子弟较多的学校倾斜,让科普工作真正服务于城市发展和社会和谐。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