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梅州>梅州市>半岛(中国)

梅州市科协以科普教育为抓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020-11-12 作者:记者 林婉萍 来源:梅州日报 【字体:
阅读:

     8月6日,梅州市科协日前选派“出战”2020年广东省“讲科学、秀科普”大赛的3名选手过五关斩六将,登上了决赛舞台。
 
  在梅州市,像这样的“喜讯”,甚至青少年参赛学生捧回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奖项的“喜报”频传,这是市科协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科普工作的重点,依托各类未成年人科技传播、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活动,促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提升,多举措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的“漂亮成绩单”。
 
  着力阵地建设
 
  营造科技教育良好环境
 
  打造“校园科学室”,是市科协加强阵地建设,提高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的一大品牌项目。在市科协的统筹下,截至目前,梅州市建设有科技馆、科技室的学校在市区范围内有60多所,还有不少学校有将科学课从第二课堂逐步转变为第一课堂的趋势。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青少年校园科技科普活动在我市中小学校正蓬勃开展。
 
  “校园科学室拥有较为专业的科教设备,是校园科技教学的主阵地,这里可以开展实体机器人、3D打印、电脑编程等科技教育活动。”市科协办公室主任林科表示,校园科学室的建设通过科学探究、实践操作、社会科普等研学活动,激发了青少年对科研的热情、培育了青少年的科学思维、提升了青少年的社会实践综合能力,在助力科普进校园的同时,也为梅州市培养更多的青少年科技人才提供平台基础。
 
  开展科普活动
 
  提升未成年人科学素质
 
  搭建活动平台,提升科学素养。科普进万家、科普进社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依托多项活动品牌,市科协把科普活动从校园延伸至家庭、社会,“家校社”联动,爱科学爱科创蔚然成风。
 
  下乡、进社区,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据林科介绍,“科普进万家”“科普进社区”等系列活动是市科协主动策划,深入乡镇科普神经末梢,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打造的科普品牌。记者翻看各项活动资料发现,活动内容不仅仅局限于科普,还巧借春节、世界环境日、全国科技节等时间节点,依托“科普+”模式,融入机器人展演、科学实验秀、3D打印、冰雪奇缘、编程体验、互动科普游戏等丰富形式,打造“科普+传统节日”“科普+践行核心价值观好少年”“科普+大赛”“科普+三下乡”等系列活动品牌,激发青少年学生对科学的热情,进而实现带动家庭、辐射社会,营造良好科普氛围。
 
  林科说,接下来市科协将继续以“引进来”、“走出去”的模式,进一步加大对校园、社区青少年科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投入,发动“家校社”协同参与青少年科技教育。“希望通过活动,与孩子们共同探索科技的魅力,从而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形成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林科说道。
 
  除了多形式的线下活动,市科协还借助多样平台和线上形式,创新探索“云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市100多名科技辅导员就担起疫情防控知识科普的工作,通过“云科普”形式打破时间空间局限,共开展20多场次线上科普课程,为未成年少儿和家长及时讲解新冠肺炎病毒的主要传染途径、发展态势、防控方法。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