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梅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咨询会举行
问计院士专家 探索梅州创新发展之路
|
院士专家积极建言献策,为梅州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通讯员供图
|
梅州市市委书记谭君铁表示,梅州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借助院士专家团队的大智慧,为经济社会发展把脉定向,探索走出符合五大发展理念、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适合梅州资源禀赋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留住人才,培养人才
创新发展,人才为重。梅州把人才作为创新的根基,全面实施“扬帆计划”,完善相关政策,在用好、吸引、培养创新人才上下功夫营造创新人才集聚的良好环境。2015年,共有2个重点人才工程、2个创新团队、15名技能人才入选年度“扬帆计划”,竞得省级人才扶持资金880万元。
“梅州是非常好的地方,但要留住人才,留住干部。行政干部、管理人才非常重要,市委市政府应该加强干部管理,采取措施留住干部,同时注重培养技术干部,注重高校发展,重点扶持嘉应大学,培养一支自己的人才队伍。”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谊会执行会长、工程力学专家、管理科学专家刘人怀指出,梅州有很好的发展战略,但没有形成特色,一个城市的发展应该形成自己的特色,不要普遍开花的来做。
陈志杰补充说道:“要立足于‘不一定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原则,从政策设计、平台设计、政府的政策引领上引技术、引人才。”
“嘉应学院、黄塘医院都很好,关键的问题是人才不够,特色人才不够。建议书记、市长要狠抓这个问题,筑巢引凤,引进人才。另外,应该与时俱进,发展互联网+医疗,联合所有的资源。”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院士联谊会常务理事、皮肤病与真菌病学专家廖万清是梅州梅县人,此次他走访了中山大学粤东医院、嘉应学院医学院。作为嘉应学院医学院名誉教授的他,正致力于通过共建院士工作站,协助指导医学院各层次课题申报工作、指导实验室的建设及协助制定科研发展战略方向。廖万清表示,只要嘉应学院医学院的优秀医学人才想进修,他不仅能够进行远程指导,还可以推荐学生出国交流。
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农业品牌杂乱问题
梅州以农业为主,柚子、茶叶闻名海内外。近几年,梅州农业积极主动拥抱互联网,农业电商化发展迅速,院士专家对梅州农业现代化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针对梅州农业品牌多且乱这一问题,院士认为企业应该摒弃传统分散单干的观念,要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融合创新,系统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工程农业装备、信息与电气工程技术专家汪懋华表示,梅州的米产业,单产水平、增产能力很强,但品牌多且杂,名称也杂七杂八。“梅州的珍珠红酒是拿金奖的,在酒产业上可以培养2、3个品牌,开拓国际市场。梅州有很好的气侯资源,蔬菜种植也是很好的产业资源,可以做出口市场。”为此,他建议做一个梅州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规范了解资源条件、充分利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植物保护、精细化工领域专家宋宝安表示,梅州是广东最好的后花园,可品牌太单一,应该重点抓1、2个品牌,把大数据融合进去,把茶叶、金柚做大做强,带动文化、旅游发展。
“梅州是富硒地带,硒是很好的东西,但没有加工是不能吃的,我们吃的茶里面说有硒,但有多少硒含量,如果标明出来肯定很多人购买。大米、水果可以大量吸收硒的,这里面有很多创新工作要做。所以工业要创新,农业也要创新,我们不能把农业看的太低。” 中国科学院院士、广东院士联谊会常务理事、高分子化学家王佛松说。
中国工程院院士、矿物工程学家邱冠周认为开放梅州,精准扶贫,等、靠、要是不行的,自己要怎样发展是很重要的。他说:“从工业梅州角度看,建设山东农用车模式,搞一个电动储能站,这是很有市场的。从生态梅州角度看,主张种植番石榴,番石榴茶是糖尿病的克星,把旅游市场搞起来,让大家吃得放心、安心。依托梅州的农业优势和生态优势,打造中国‘南药基地’,变成世界的‘养生天堂’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