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惠城区科协科普共建活动走进农村小学
科普志愿者给村娃“变魔术”
色素传送带、色彩爆发、油水熔岩、鸡蛋浮起来……上周三下午,惠州市惠城区三栋镇坦陂小学五年级班上迎来了一批身穿黄马甲的大学生哥哥姐姐。40分钟的科学课上,大学生科普志愿者化身科技魔术师,五六个精彩的科技小实验就像变魔术,让村娃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米汤密信”让学生啧啧称奇
自2015年起,惠城区科协就与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开展科普共建活动,今年更是将科普触角延伸到农村小学。记者从惠城区科协获悉,下一步,科普共建活动计划走进社区,将志愿精神撒播到社区,提高社区群众科学素养。
视频中,一张白纸上面不落一字,但涂上瓶子里的溶液后就显现出字来了。一段热场视频,坦陂小学五年级学生们托腮看得出神。“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师范专业大三学生杨海华已经是第五次站在义教的讲台上,她不紧不慢地跟同学们摆出了做“米汤密信”的材料,邀请学生们上台互动做科学小实验。
五年级学生周波强拿起蘸了米汤的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个“好”字,当时并没有看到任何字;杨海华用喷瓶在字迹处喷洒碘酒,米汤写的“好”字就变蓝显现出来了,惹得同学们都抬起脑袋直往讲台上看去。“这些实验都很神奇,回家后我自己也可以动手操作。”周波强告诉记者。
志愿者义教中积累教学经验
“除了三栋中心小学,三栋镇7所农村小学因条件限制并没有专职的科学老师。大学生科普志愿者的到来很受同学们的欢迎,也弥补了农村科普教育的不足。”坦陂小学校长曾国良说。
“这样的义教对于我们来讲也是很有益的,我们可以积累更多的教学经验,也可以给学生带来有趣好玩的科学课。为讲好课,之前我们就有开展试讲,课后还有专业老师给我们做课堂点评。”杨海华说,义教以来,有不少大一新生“接棒”这个志愿服务活动,学院的志愿服务氛围也更浓厚了。
惠城区科协有关负责人介绍,从2015年起,惠城区科协就与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开展科普共建活动,组织、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到学校开展科普志愿行动。每个大学生科普志愿小组结对一所学校,每月一次到学校开展活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