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惠州>惠城区>半岛(中国)

惠州市惠城区科协注重基础性、联动性、示范性,打造鹅城科普工作品牌

2017-01-23 来源:惠州市惠城区科协 【字体:
阅读:

近年来,惠州市惠城区科协积极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突出三个重点

(一)承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顺利完成惠州市科协、惠城区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由惠州市科协、市教育局、市科技局、惠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五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去年12月9日至11日在惠城区南坛小学鼎峰分校举行,本届大赛参赛项目达1000项,有4000多人次参加(观摩)了本次大赛。我们将承办好第十五届惠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为2016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这次大赛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市科协罗金星主席亲自策划,黄宗太副主席多次到城区指导各项准备工作惠城区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城区科协全体工作人员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尽心尽力,加班加点,紧张而有序地进行前期的筹备工作,尤其是协调和后勤工作。整个活动组织严密、安全有序,无一例安全事故。大赛气氛浓烈,节奏紧凑,充分展示了城区科协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获得了各参赛代表队的好评。本届大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提高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惠城区的影响力,有效提高了广大师生参与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我会在惠城区社会各界的认知度。

(二)重点主题科普活动成效好。我们以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为目的,以巩固全国科普示范区创建成果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形式,积极开展群众喜爱的科普活动,如坚持开展每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周(月)、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去年9月,联合市科协在小金口社区举办“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2016年惠州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当天活动由社区科普益民联合行动和科普专场文艺演出两部分组成,活动吸引了当地居民1000多人参加。区科协牵头区教育局、市林科所共同主办了以“弘扬中医药文化,倡导科学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科普日校园联合行动。有85所学校的科技辅导教师,相关组织的科普团队,以及演达中学全体师生1500多人参加了活动。联合汝湖镇政府、区菜科所在汝湖镇沙洲尾村开展科普惠农兴村秋季下乡联合行动,活动有农业科技咨询、科普图片展示、推广蔬菜新品种等,现场向村民赠送适量高效化肥、菜种和派发科普资料。

(三)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科协工作和科普活动,成功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积极配合政府建设生态环境科技园,组织科技人员进村宣讲科普知识。

二、注重三个特点

(一)科普基础性,除了重点主题科普活动外,面上的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科技下乡等科普工作常态化。

(二)联动性,体现为与各镇街道、区直部门以及兄弟县区科协的横向联动,与省、市科协的上下联动。

(三)示范性,组织开展好区科普活动,发挥区级科普活动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全区科普活动深入开展。

三、实现三个增多

一是科普活动场次多。我们积极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共开展以全国科技周、科技进步活动月、防灾减灾日宣传周、科普进万家为主题的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科技下乡等活动70多场次。邀请中科院8位老科学家进学校(乡村少年宫)、进机关作科普报告32场;组织机器人科普、3D打印、科普大篷车进校园17场;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12次;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系列活动10次;这些科普活动深受学校师生、社区居民、农民和机关干部的欢迎。

二是科普活动成果多。惠城区分别被中国科协、广东省纲要办命名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区、2016-2020年度广东省科普示范区,继获评2011-2015年度全国(省)科普示范区后,实现了“两连冠”。小金口街道金源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获得奖补资金20万元;龙丰街道大岭社区和桥西街道麦地社区同时被评为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惠城区财兴实业有限公司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被省科协、财政厅评为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单位,获得奖补资金15万元。惠州市伟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被评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惠州市源茵生态园有限公司和叶倚歆、钟伟雄被评为2016年惠州市“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先进集体和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惠城区科协荣获2016年“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李金治被评为第31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十佳优秀组织工作者。

三是科普活动阵地多。2016年分别在汝湖镇沙洲尾村、芦洲镇上青村和东胜村新建了3条15米以上科普宣传长廊。目前,我们科普宣传长廊总长逾800米,有2块户外LED显示屏。这些科普设施在全国文明城市复评和开展科普宣传中起到重要作用。

四、做到三个提升

一是在提升对科技工作者的关注力上下功夫。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认真配合党委、政府做好人才的引进和使用工作。关心科技工作者的生活,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呼声,做他们的知心人和贴心人。开展慰问科技工作者活动。

二是在提升科普队伍素质上下功夫。加强科普讲师团、科普顾问团、科普工作队、科普志愿者等队伍建设,积极为科普工作者开展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吸引更多的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普事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依托社区文化节、社区党员责任岗,深入开展科普进万家、科技“三下乡”活动,打造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科普宣传教育品牌。

三是在提升科普示范辐射力上下功夫。推动科普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全面推进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创建一批国家、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实现创建区级以上科普示范社区覆盖面达50%,区级以上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覆盖面达30%。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