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广州>广州市>半岛(中国)

《广州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策研究报告》公布

2014-08-22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广州公民认为声望最好的是教师和科学家,而期望子女从事的却是政府官员和医生。”近日,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专题调研组完成的《广州市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对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公布了对广州市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情况,结果显示,广州公民的科学素质正在稳步提升,但公民对科普活动的参与程度仍偏低。课题组建议,应进一步优化政策机制环境,并进一步明确科普能力建设目标,探索设立科普专项等,提升公民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水平仍然偏低

  报告指出,根据广州历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广州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从2003年的2.4%增长到2010年的5.5%,高于2010年3.27%的全国水平,比我国东部地区平均水平(4.59%)高近1个百分点。从不同地区来看,广州城市公民和农村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均呈增长趋势。但与我国同等级大城市相比,市民的科学素质水平仍然偏低。同一时期,上海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3.7%,北京为9.6%,杭州为6.9%,苏州为6.5%。

  与此同时,广州城镇劳动者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也较低,为7.7%,低于上海的14.7%、北京的13.0%、苏州的8.7%,仅仅稍高于杭州的6.3%。而广州农村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1.3%。从广州历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结果看,广州农民科学素质水平增长缓慢。

市民参与科普活动兴趣低

  报告同时指出,广州公民对科普活动参与程度不高,兴趣低。从北京、上海、杭州、苏州、广州等5个城市201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来看,在未参观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原因中,广州公民选择“不感兴趣”的比例最高。广州公民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的公民比例在5个城市中最低,“不感兴趣”比例也最高。调查显示,广州民众参观过“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比例为38.6%,低于上海的63.9%、北京的58.6%、杭州的41.4%;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的比例为37.4%,低于上海的52.3%、北京的49.6%、杭州的48.2%、苏州的46.8%。

  与此同时,广州公民对科普场馆的利用率不高。广州已命名科普场地分布不平衡。依据2011年广州科普场地调查报告,已经命名的科普场地多分布在越秀区、天河区、荔湾区和番禺区,占了总数的67.2%。较为偏远的地区科普场地资源较少。

  调查发现,广州公民获取科技信息时,较少选择图书、期刊等专业媒体。民众获取科技信息的途径主要集中于电视(90.4%)和报纸(76.1%),其次为互联网(44.3%)、与人交谈(36.9%)。与北京、上海、杭州、苏州相比,图书、期刊的利用率相对较低,获取渠道较多地集中于电视和报纸。与其他城市相比,广州公民利用网络新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高。

地域文化对市民科学素质带来影响

  报告在对广州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问题成因。一方面,公民的文化程度对公民科学素质有重要的影响。根据广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的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推算,广州常住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4年,而同期苏州市11.66年、北京11.1年、上海为10.55年。

  同时,地域文化也对市民科学素质带来影响。报告认为,广州是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广州人务实、讲求实用、重商。而正是这种重商文化,影响了科学素质提升。以2010年对职业声望和期望的调查为例,广州公民认为声望最好的是教师和科学家,而期望子女从事的却是政府官员和医生。

  此外,从广州创新型城市建设来看,特别强调吸引高端人才、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增强人才集聚能力,而对城镇劳动者、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考核,没有纳入创新型城市发展评价体系,相关政策措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应探索设立相应激励机制

  对于如何提升广州市民科学素质,报告建议,应进一步优化政策机制环境,明确科普能力建设目标,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尝试从三方面设立科普服务专项。在大众传媒方面,可研究设立广州大众科普传媒专项,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数字橱窗等新兴媒体的科普作用,促进科学文化氛围的建设。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可研究设立相应的科学素质专项,定期监测评估外来务工人员科学素质状况,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需求,依托企业等机构加强科普培训和宣传工作,在城镇化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城市生活的适应能力。

  而对于青少年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青少年,可研究设立相应专项,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科普活动支持等方面,加强科普资源向广州农村青少年群体的倾斜,激发他们的科技兴趣。此外,广州还应着力提高农村科普服务能力,加大科普惠农项目的支持力度,将普及农业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