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协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加法”
做好青少年科学教育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近年来,广州市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两翼理论”精神,聚焦打破校内校外科学教学、科普活动、科技创新“三科”贯通的堵点,扎实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提质增效。近日,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广州代表团53个项目斩获省级奖项,其中1项获得大赛最高荣誉奖项“广东省科协主席奖”,7项推荐送全国赛(占广东省占35%),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涵养科学精神,点亮青少年科学梦想。充分发挥学校“第一课堂”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的核心地位作用,研究制定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方案,推动科技工作者在校园宣讲、科普活动向校园集聚、科学家精神在校园传播。一是发起一个倡议。深化广州科普名师建设,结合“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工作,发起“百名院士百场科普”倡议,号召广州地区院士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活动,鼓励院士专家走进中小学校园,通过科普讲座、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复杂的科学知识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累计邀请包括欧阳自远、张景中、陈新滋等17名院士在内的120多位不同领域科技专家,在全市中小学开展科普讲座715场。二是策划一批赛事。在全市开展“小小科普讲解员”比赛,通过组织开展科学故事讲解比赛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指导各区开展青少年科幻画、科普小论文、科技创造小发明等活动,掀起青少年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潮。三是弘扬一种精神。精选30篇在广州地区创新创业的院士专家故事,编印出版《讲好科学家的故事》图书,面向广州地区中小学校师生派发;联合媒体开设“广州院士画传”“广州地区青年科技工作者风采”等专栏,培育“科学家故事会”品牌,在校园开展广州“最美科技工作者”、广州市优秀科普工作者等学习宣传活动,通过讲好广州地区科学家故事,弘扬科学家精神,为青少年从小树立学习奋斗的榜样。
二是丰富内容供给,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一是优化生态,形成合力。推动市区两级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广州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动员科研机构、企业、媒体加大科普资源供给,全市每年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200余场、受益师生超百万人次。积极推动构建社会化协同、跨部门合作、多要素配置的科学教育生态,今年以来,已促成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与广东广雅中学启动“加快推进新时代科学教育发展合作项目”。二是擦亮品牌,形成特色。积极擦亮广州科普嘉年华、科普游、科普大篷车等科普品牌,广州市科协连续9年获评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广州市全国科普日活动获评“全国科普日优秀活动”。创新开展资源覆盖全市、时间跨度全年的科普开放日活动,组织230家科普资源单位向市民免费开放,自活动启动以来,线上线下参与人数超1000万人次。推出“科博士”科普IP,做强“科普广州”平台矩阵,构建全媒体科普传播体系,以“线上”与“线下”相融合的方式,汇聚各类科学、科普、科技教育资源,让广大青少年走近科学、爱上科学。三是注重科创,形成氛围。近5年,广州市基层区(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人员数量达98.9万人次,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各层级选拔项目共计28007项,进入市级决赛项目4071项。成功举办5届“英才计划”活动,217名学生入选广东省“英才计划”名单,在科学家的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等活动,促进学生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培养,厚植青少年科技创新沃土。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拓展青少年科教阵地。一是统筹推进广州科学馆建设。围绕“世界一流、国内领先、广州特色”的目标,按照“科学探究体验中心、创新创意展示实践中心、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和国内国际科学交流窗口”的定位,扎实推进广州科学馆建设,顺利完成可研立项、设计优化、基坑建设、主体工程招标等关键环节;组建广州科学馆建设专家委员会,深入推进展教大纲论证。二是优化升级广州青少年科技馆。精心策划航天、航海、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家精神、国防教育等高质量展览,年度参观人次同比增长300%;同时,深入开展“馆校合作”试点,在全市选定65所中小学校作为《科技馆里的科学课》项目试点示范单位,组织各示范校线上参与“院士科学人文课”“青年科学家科技前沿课”“我问科学家问题征集令”等活动,参与师生超10万人次,实现小场馆大作为、老场馆新活力。三是丰富基层科普设施。加强科普基地建设,支持广州地区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机构建立科普基地,鼓励科普基地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平台。目前,广州现有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33家、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28家、市科普基地225家,各基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科普活动超过2.3万场次,服务公众达1.67亿人次。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