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普大讲坛探索广州地铁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路
为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科学普及活动惠及于民,广州科普大讲坛于5月25日推出第183期线上讲坛《高质量轨道交通先行者——广州地铁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并在触电新闻、粤听、广州日报、新花城、新快报等媒体平台播出。本期讲坛邀请了地铁建设的专家嘉宾们,讲述地铁技术创新赋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助推都市圈城市群建设的故事。讲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承办。本期讲坛也是2021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的主要活动。
广州地铁和湾区城际未来将实现一体化融合
广州地铁系统自1997年正式通车运营至今,不论是在地铁线路的数量、质量方面,还是运营方面都实现了飞速发展。“这背后都离不开严谨科学的方法体系和决策流程、与时俱进的优化调整”,广州地铁集团总工程师室高级工程师王仲林提到,广州地铁从开始规划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十余年,走过“单线、成网、联接大城市群”的三个发展阶段,现如今的广州地铁,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在未来,广州地铁还将继续谋划广州与周边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运营,让大湾区内市民的出行,达到同城化出行的水平,让市民享受湾区内各城市的公共资源,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实现真正的湾区一体化。
广州地铁一路走来,创造了中国地铁乃至世界很多个第一或领先,这些都离不开对科技创新的依靠。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室党支部书记袁敏正提到,“高起点高质量地建设与运营是成功的关键”。一号线的引进为广州地铁带来了高起点,一号线车站设备设施完善而且现代化、车站车厢窗明几净、地铁服务笑脸相迎、有求必应,颠覆了国人对地铁的认知。二号线国产化造就了中国地铁的新高度,二号线首通段2003年开通的时候,前两列在外国制造、运输到国内,空运地铁列车成为了轰动事件,其余在国内制造,设备国产化率达71.24%,技术水平国际先进、国内领先,获得多个奖项,使中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迎来了春天。
在高起点的引进、高质量的建设中,广州地铁开始了科技创新之路。从获得科技部轨道交通的第一个863项目到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搭建国家级的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创新一步步成为广州建设智慧地铁的基础以及底气。
“承载新使命,我们赋予了新时代广州轨道交通体系新的内涵。”据广州地铁集团副总工程师俞军燕讲述,“我们对智慧地铁展开了思考,致力于打造全时空精准便捷的乘客服务和全景式灵活高效安全的运营管理,满足新时代乘客多元化的服务需求。”以信息咨询的获取为例,市民能够24小时在任何地方获取地铁车站信息、规划好出行时间、线路等,智慧地铁还会精准分析用户偏好,给予便捷的出行服务。
未来的广州地铁,将融会贯通粤港澳大湾区出行,通过不断的自主科技创新,翻开以人为本的智慧地铁新篇章!
作为2021年广州科技活动周的主要活动之一,本期讲坛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公众除了通过新媒体直播平台获取科普知识以外,部分市民代表还到了现场观看交流,演播厅外的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也自发组织学习,给师生们、职工们共飨了一堂生动的科技公开课。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