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 港大岳中琦教授讲解地震灾害防治新知识
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点 28 分,汶川大地震将国人的回忆永久定格在这一沉重的瞬间。这场空前的地震灾祸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什么没有人像天气预报一样预测到这次地震?地震来临,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4月11 日下午,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岳中琦在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开讲,与在场的 400 多名高中生,分享了汶川大地震的调查发现,共同探讨了地震与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
据了解,岳中琦现任香港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香港和加拿大法定岩土工程师。1979-1983 年获北京大学地震地质专业理学学士。1983-1986 年获北京大学地球动力学方向硕士学位。1988-1992 年获加拿大 Carleton 大学岩土工程博士学位。他曾在中国、加拿大和香港多年从事近十年科技实践。近 40 年来,他在地质与地震灾害防治做了大量工程和科研工作,取得了一系列原创发现、方法、规律和理论。
岳中琦介绍说,汶川地震地震前几年,四川盆地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快速增长。自 1945 年,我国在四川盆地花了很大力气寻找油气,一直没有大的突破。但是汶川地震前的 20 年,气藏类型转变与储量增长巨大。这清楚表明四川盆地异常高压天然气体越来越易被探到并开采,压强更高了、储量更多了。这是否是地震前兆呢?
岳中琦综合地震前几年四川盆地天然气的异常高压,高地应力场、甲烷气自燃、爆炸和井喷,以及地震的其它新前兆现象,提出发生地震的物质和主要能源是位于地壳深部、下部的极高压、极高密度甲烷天然气和它的体积膨胀能。这是一种弹性极强、变化极快、极其主动的物质和能量。然而人们还没有认识和应用这个导致地震的物质和能量来预报地震。
地震是高压甲烷气体物质在地壳内部断裂、在岩体中高速运移流膨的瞬态形成、成长、壮大和消亡过程。它造成了多种地表、地质、地震、油气、大气的现象。岳中琦研究发现和论证了地震能量是地壳深部极高压缩甲烷天然气体体积膨胀能和上覆地壳岩石重力势能。
岳中琦认为地震预测预报,灾难性地震预防预控将会在中国率先成功,并对在场的同学倡议要热爱科学,在未来,解决这些尚未解决的难题。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