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科协八大专题报道——创新发展引领全省科协事业之先
科协工作简单的说是“三服务一加强”,但要真正做好做深做透,唯有创新。常规工作创新做,重点工作求突破。这是东莞市科协一直坚持的方向。正因为如此,东莞市科协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企业科协建设领跑全省,乃至全国之先;也正因为如此,东莞市科协在落实《纲要》工作得到了国务院督查组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建设
760家占全省七成有余
东莞作为一个新兴的制造业名城,生产型企业众多,80%的科技工作者分布在企业生产一线。按照党中央“哪里有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就做到哪里;哪里科技工作者密集,科协组织就建到哪里”的要求,东莞市科协七大以来,便将组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作为科协基层组织建设作为一项重点来抓。“企业科协直接联系着基层科技人员和科技型企业,是科协组织落实、放大服务的重要依托。”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连希波坚持认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建设大有可为。
在东莞市科协党组的统一部署下,2009年初,东莞市科协成立了企业科协组建宣讲工作组和专业咨询服务队伍,编印了《东莞市企业科协组建指南》,逐一深入全市32个镇街和松山湖园区召开企业科协组建工作座谈会。“他们是紧紧抓住我们企业关心的要点,着重强调企业科协对本企业凝聚科技人才,促进技术创新的直接作用,以及组建企业科协所能享受的各项服务。”在此之前从来不跟科协打交道的一家企业负责人在回忆当时情景说,“真心觉得市科协是在干实事,建企业科协是好事。”通过媒体宣传,以及企业间的口口相传,当年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全市共有1200多家企业递交了成立科协组织的申请,经资格审核,批准成立600余家。其中,南城区新成立企业科协46家,工作成效显著,是全市成立企业科协最多的镇街。
如连希波所料,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有效地拓展了东莞市科协组织的组织覆盖面,科协服务得以向企业及生产一线的企业科技工作者延伸。同时,东莞市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的组建工作得到了上级科协的重视和关注,中国科协、省科协还到东莞市作专题调研。
据统计,截止目前,东莞市科协已经成立了760家企业科协,吸纳企业科协会员2.76万人,占全省企业科协总数七成有余。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
新办法开创科普新局面
2007年,东莞市成立了由时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冷晓明任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东莞市科协机关主动承担了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并提出了《东莞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及评估方法研究》软科学技术项目,推动建立东莞市公民科学素质检测指标体系和公民科学素质状况数据库。
同年,作为“科技东莞”工程第一批实施办法之一的《东莞市加强科普工作实施办法》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办法》明确东莞市科协作为科普工作业务主管部门,经费由“科技东莞”工程财政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市财政局监督管理经费使用情况。《办法》规定,市科普特色学校、科普社区、科普基地奖励10万元;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奖励20万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则奖励30万元。《办法》资助范围之广和资助力度之大是全省地市中少有的,极大地推进了东莞市科普工作。此外,《办法》对所资助的项目有严格的管理和绩效评价。一旦出现违规即追回资助经费并取消该单位5年内的申报资格。严格的评审流程和监管管理体系,确保了所资助科普项目的质量和水平。
2011年,为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东莞市启动了镇街领导班子实施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年度考核,根据量化评分细则,对各镇街的“人均科普经费投入”指标和“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综合满意度评价进行考核。同年,对已经实施五年的《东莞市加强科普工作实施办法》作了全面的评估和修订,提出了新的工作目标体系,创新了工作推进措施和资金绩效管理机制,并且更名为《东莞市科普项目资助实施办法》。《办法》提出,争取到2015年,创建50所科普标兵学校,50个科普标兵社区,20个镇街科普场馆(力争每个镇街一个),50个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社区、学校、基地5个,省级科普学校、社区、基地40个;资助250项重大科普活动,资助500项一般科普活动。新《办法》更加强调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更加强调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大格局,真正服务于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督察组对东莞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情况的工作督查。督查组通过听取汇报,并深入调查了解之后,对东莞市落实《纲要》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推动学会提升自主发展能力
在科技服务中壮大自己
学会是科协存在的组织基础,引导和支持市直学会抓好组织建设,提高工作能力,是科协实现“三服务一加强”的职能的根本途径。2007年,中国科协印发《关于加强学会工作的若干意见》,在广东省科协的指导下,东莞市科协也掀起了学会创新发展的热潮。
近年来,东莞市科协确立了“壮大一批、孵化一批、接受一批”思路,并在该思路引领下,发展了化工学会、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等一批有影响力的骨干学会;在撤并一批学会的同时,根据产业发展和科技服务需要培育了东莞市工程师协会、市科普志愿者协会、市翻译协会以及知识产权研究会等一批机制健全、社会公信力强、有广泛代表性的科技社团。此外,东莞市科协还以团体会员形式吸收了一批科技类社会组织,有效拓展科协联系科技工作者覆盖面的同时,也壮大了科协的组织力量。
面向企业深入开展科技服务和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是学会自主发展的必由之路。东莞市科协除制定《东莞市科协所属科技社团实施综合评价暂行规定》,根据评级结果对学会进行项目资助外,更多地是引导学会积极承接政府转移职能,以及通过厂会协会、学会科技服务站等方式与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协作关系,使其在服务企业中壮大自己。2011年,在引入省级学会与东莞市企业共建“学会科技服务站”的同时,东莞市科协大力推动市知识产权研究会、标准化协会、计算机学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科技进修学院等一批学会和机构积极参与到“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中来。
2012年9月,为把学会建设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技团体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会员凝聚力、社会公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的现代科技社团,开创全市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新局面,东莞市科协启动了东莞市科技社团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试点工作。首批13个试点学会代表上台签名号召广大科技工作者坚持以德修身、坚持求真务实、坚持开拓创新,勇当崇高思想品格的实践者。这是东莞市科协开展科技社团科学道德及学风建设的一次内容创新,同样是开全省科协系统之先河。
创新之举
★创新学术交流的组织形式。为更好地支持基层科技人员参与学术交流,东莞市科协根据东莞市产业、科技人员的专业分布特点,鼓励市直学会与镇街科协、企业科协联合承办“东莞创新论坛”系列学术沙龙、学术年会,使学术交流更贴近东莞市产业实际、更贴近企业和科技人员的需求。
★创新科技工作者建言形式。东莞市科协改变以往科技工作者建言相对分散的状况,召开了科技工作者建言工作专题会议,邀请中山大学教授就科技建言做专题培训,引导各基层科协、广大科技工作者就东莞市“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东莞”工程实施绩效等课题开展科技建言,并以专刊的形式呈报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及有关部门参阅。
★创新科普工作新形式。东莞市科协尝试通过市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普及科学知识,精心策划了“科普乐万家”晚会、“健康新生活”科普系列讲座、创意科普欢乐节等活动。同时,通过东莞科普网继续打造互动性强、更具莞邑特色的“互动乐园”网上科普擂台赛等科普栏目,通过流动科技馆、科普互动剧巡演、专业英语进车间等科普新形式深入社区、学校、企业开展活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