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东莞市科协八大 科技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在全省上下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东莞市科协八大即将召开,东莞市科协事业即将翻开新的篇章。为此,广东科技报社与东莞市科协联合推出“新跨越--喜迎东莞市科协八大”系列专题报道,全面解读全国科协系统唯一双标兵是怎样炼成的。
近年来,东莞市科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调结构、促转型”的中心工作,发挥好科协的组织特色和智力优势,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着力搭建科协服务企业的综合服务平台,引导专业学会及高层次专家与企业建立技术创新联盟和协作关系,在组织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推动“厂会协作”及“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科技智力支撑。
一场培训改变一个企业
在东莞金河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植宁看来,开展创新方法培训,成为企业创新思想迸发的“引擎”。他表示,在引进创新方法理论后,该企业共攻克了12个技术难题,其中6个项目已申请了5个发明专利和5个实用新型专利。
“技术创新,方法先行”,创新方法是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总称,是自主创新的根本之源。加强创新方法工作,切实做好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和科学工具的研究与应用,对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东莞以中小企业为主,长期以来对创新方法工作不够重视,自主创新成果少,极大地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而TRIZ理论(发明问题解决理论)是目前解决技术难题、实现创新的最有力的工具之一,是企业实现创新、研发出满足顾客需求产品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一实际,东莞市科协着力推动TRIZ理论在东莞企业的推广应用,以此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从而促进东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从2010年6月起,东莞市科协已组织开展了27期创新方法培训班,参训企业500多家,数以万计的企业科技研发人员通过培训对创新方法有了一定认识。创新方法培训不仅向众多企业宣传了“自主创新,方法先行”的理念,还促进部分企业在企业内部建立了激励创新的有效机制,成立创新小组,运用TRIZ理论,攻克技术难关。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监吴小连说,创新方法的应用推广在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利申请量有了大幅提升。据了解,自参加东莞市科协组织的创新方法培训以来,该企业选取了试点部门进行重点推广,并建立起相关机制,如将创新方法纳入企业的技术发展纲要,与项目立项结合、与技术创新奖励结合等。同时还将TRIZ培训纳入企业的年度培训计划,列入新员工入职培训计划。通过在公司推广应用TRIZ理论,提高了企业技术人员研发创新的积极性,发明申请比例为63%,2010年申请量是2009年申请量的338%;而该企业参加创新工程师培训班的学员已取得9项发明专利。
创新方法在东莞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的推广应用,同样成效显著。该企业试点部门运用技术创新方法(TRIZ理论)产生了专利29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解决核心技术难题46项,并形成了知识案例经验总结52项。同时,企业还收到试点部门员工改善提案625份,其中462份被采取实施。
科协这“红娘”真不赖
今年6月,东莞市科协以“促进东莞生物医药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题,主办了“东莞生物医药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并组织召开了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院士专家项目对接会。会上,广东星河(现为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食用菌产业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农业科学院外籍院士、吉林农业大学教授李玉签订了《共建院士工作站合作意向书》,而东莞市保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也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成功“牵手”,双方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据了解,东莞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是东莞市科协主动发挥其组织网络、人才智力和科学技术优势,围绕实施《东莞市科学与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所开展的一项高层次的科技服务活动。活动重点组织院士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技咨询、技术交流和项目对接,引入院士及其团队的科研成果、人才,将院士工作站建成科研成果的孵化器和科学研究的加速器,合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东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东莞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高层次科技人才、智力支撑。该项活动于2011年12月正式启动,并成功主办了“东莞市电动汽车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杨裕生等院士专家为东莞新能源汽车产业把脉开方。
“生物医药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院士专家项目对接会,重点是推动东莞市生物医药企业与院士进行对接,建立院士工作站。”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连希波表示,活动主要目的和重要任务是面向广大企业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把脉东莞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产业竞争力。此次达成合作协议的保得生物工程是国内行业中规模最大的专业从事农用微生物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而菇木真生物是广东省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食用菌十大龙头企业之一。东莞市保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新员表示,共建院士工作站对于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水平,自主创新能力,推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有重大意义。“公司研发团队建设、战略发展规划都会有所变化,一定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对于院士工作站今后的发展,广东菇木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清华也是十分期待。
“厂会协作”是东莞市科协开展企业科技服务的重要平台和载体。2011年,东莞市科协引入省级学会在东莞企业中建立4个“学会科技服务站”,形成更为稳定的创新协作关系,开创新的“厂会协作”实践,市知识产权研究会、标准化协会、计算机学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科技进修学院等一批学会和机构积极参与其中。东莞药学会与广东众生药业开展的“中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厂会协作项目,提升了公司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质量控制,增强药品品牌效应,促成销售额增长30%。
企业傍得“科技大款”发展后劲足
通过傍“科技大款”,企业也找到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方向,创新发展后劲足。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胡壮麒及其团队的合作就是如此。
据了解,东莞宜安科技是专业从事铝合金、镁合金等轻合金精密压铸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的企业,其产品以中间产品为主,主要用于高端电器、3C产品、电动工具、工业配件、LED产品、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在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该企业也意识到,如果不尽早向高科技产业转型升级,将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由此,宜安科技确立了一条以“引进科技研发人才,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为导向的新的发展思路,并致力于医用可降解镁合金植入物的应用研究开发。
“镁合金作为一种质量最轻的金属材料,已经在国防、3C产品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该材料的可降解性生物医学应用研究,将创造出不可估量的价值。”胡壮麒院士表示,镁合金生物降解材料的研究,引领着镁合金材料应用向可降解的绿色环保型方向发展,这是目前低碳经济推动下有色金属材料在高效利用和医用可降解内植入物应用上的一个必然趋势。
自2010年10月签订共建“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协议后,东莞宜安科技借助于胡壮麒院士团队的力量,已在可降解镁合金骨内固定器件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系列成果,成功开发出3种以上类型的镁合金骨内固定器件产品,同时也推动了企业可降解镁合金及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基地的建设。而企业所引进的胡壮麒院士团队,也被认定为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
据统计,目前除两期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中促成3位院士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外,东莞市科协还积极联络院士专家对接企业,成功在东莞市企业中创建8个“广东省院士专家工作站”。
“数”读成效
★五年来,累计邀请两院院士60余次、正高级科技类专家2200多人次、外籍科技专家180人次来莞参加各类科技咨询、合作对接和学术交流,为科技引进创造了机会。
★五年来,共实施“厂会协作”148项,支持企业科协咨询论证347项,对500多家企业开展创新方法、知识产权、标准化培训辅导,培训科技人员10000人次。
★五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累计开展各类科技服务3500多项,服务企业近千家,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60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