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在科普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 李源潮
(2015年11月17日,根据记录整理)
(2015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在北京调研科普信息化建设,出席中国科协科普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
今天,中国科协召开科普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很有意义,这项工作确实需要加紧推动。上午,我和尚勇等同志一起到北京35中高中部、金融街街道看了科普信息化应用情况,然后到新华网网络科普事业部看了科普信息化平台。刚才,延豪同志全面介绍了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进展和下一步打算,丁平、刘勇、刘敏、嵇晓华、杨建荣、李春阳和范志红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听得很有味道,很受启发。我有两个感觉,一是科普信息化大有空间,二是科普信息化大有可为,我们要适应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革,赶上科普信息化的时代潮流。
进入信息时代,信息化成为科技和生产力进步的主动力。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三化”,到十七大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五化”,再到十八大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信息化一直都是党推进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协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信息化建设的战略部署,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为统领,带领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积极推进“互联网+科普”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推出“科普中国”品牌战略,目前已接入全国62家优秀科普网站,新建20个科普信息化专栏;二是拓展网上科普渠道,包括网上科普专栏和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20多项移动科普渠道,中国数字科技馆也进行了虚拟体验方面的探索;三是积极构建开放协作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格局。在财政部的支持下,通过战略合作、招投标等方式引进新华网、腾讯、百度、果壳等互联网知名企业;通过学会组织、项目引导等方式调动科技工作者积极性,范志红同志就是积极献身于科普事业的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通过科普创客空间、竞赛活动等方式吸引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广泛参与。总的看,科普信息化建设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对各方面的贡献要给予表扬,对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普工作者的努力要充分肯定。
党中央对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为科协工作包括科普工作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科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树立和落实五个发展特别是创新发展,必然要求以人为本的创新,这也是科普事业改革创新的重要指导。下面,我就科普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更好服务发展大局、服务人民群众,讲几点意见。
第一,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保持科普工作的先进性和群众性。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讲话的核心要求。不同群团组织、不同工作领域,贯彻落实“三性”要求的重点有所不同。对科普工作来说,保持和增强“三性”,最重要的是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适应群众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一是要与时俱进保持科普传播的先进性,包括技术先进性、手段先进性和理念先进性。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科普要传播先进生产力,自身必须保持先进性,否则就会落后时代,无法完成担负的责任。目前,科普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相比,技术、手段、理念都还显得滞后。保持科普的先进性,从技术上看,目前重点是数字技术与全息技术的应用。比如,腾讯网介绍的科普移动化、游戏化、视频化,都是利用新技术的有益尝试。从手段上看,重点是网络手段与电视手段,互联网增长最快,电视受众最多。比如电视节目“最强大脑”,以娱乐化的方式激发观众的兴趣,也是很好的科普创新。从理念上看,重点是强化体验与互动。上午在北京35中,我问两个高一学生科普游戏怎么样?他们说比考试有趣,但与网络游戏相比还是枯燥一些。看来,在体验和互动上还要下功夫。二是科普要适应社会的变化,紧密联系群众,有效服务群众。过去搞科普,先是到马路边办专栏,后来建科技馆,搞科普大篷车下农村,都很受群众欢迎。现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大多在网上、在手机上,科普要跟着群众走,科普阵地要与群众活动的空间一起转移。目前,中国网民达到6.68亿,通过网络获取科技信息的公众比例从2010年的26.6%提高到2015年的53.4%,也就是说,多数科普对象在网上。科普工作上网,建设“网上科普”或“互联网+科普”,才能与科普对象保持紧密联系,提供有效服务。青少年是科普的重点,科普工作要追着青少年的兴趣走,不仅要上网,还要有知有趣有用,否则青少年就会“过门不入”。无论是网上科技馆,还是数字科技馆,“门”要开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兴趣上。当然,青少年的兴趣也要科普来引导。
第二,抓住难得时代机遇,推进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普信息化加快发展。中国科普事业是一个紧跟时代进步、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上个世纪50年代主要是办科普宣传栏、黑板报、报刊连环画,60年代科普读物、科普电影成了主流,70、80年代开始建科技馆、科普基地,90年代有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电视节目。新世纪以来,科普信息化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时代标志,很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都办科技网站,开展网上科普服务。目前来看,科普信息化建设又面临一波难得的时代机遇。一是国家发展的机遇。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将推动科普事业特别是科普信息化的大发展。2010年中国具备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为3.27%,2015年提升到了6.20%,2020年的目标是达到10%——这是进入创新型国家的门槛。上午新华网看到“科普中国实时探针”统计分析,网民关心的科普内容,第一位是健康,第二位是环保,五个发展将带来对科普信息化的强大需求。二是社会建设的政策机遇。科普是面向大众的科技教育,对教育、科技、人才、文化事业发展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各种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其中都要给科普留有相应的份额。三是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机遇。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社交网络、线上线下(O2O)等传播方式异军突起,互联网给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带来革命性的变革。科普中国要乘上社会信息化的时代快车,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有为有位。四是市场机制创新的机遇。市场机制创新配置资源的动力是巨大的,互联网时代近似“零边际成本”的扩容,不断造就数以亿计、活力旺盛的信息化市场力量。像百度新开发科学大观园,投入边际成本很小,但产生的效益是巨大的。科普不能光靠政府和群团干,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制定好“十三五”时期科普发展规划并且纳入国家规划。任何一项国家事业的发展,都要有规划,这也是国家治理的经验。国家正在制定“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协制定科协事业发展规划,包括科普发展子规划,很有必要。你们起草的科普发展规划(2015—2020年)讨论稿总的很好,一个核心、两个目标、四个理念、六项工程、四大保障,系统全面,重点突出,前瞻性、指导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制定科普发展规划要以国家创新为导向,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大局服务;以群众关切为主题,满足群众的科普需求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获取科技知识的需求;以政府政策为支柱,发挥好科协等群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职能;以市场机制为动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科普事业,最关键的是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引领建设中国现代科普体系。科普发展规划要发挥应有作用,一要与国家规划合拍,二要符合科普事业的发展规律,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你们这一期科普发展规划可以叫科普信息化发展规划,这样目标明确、用力集中、重点突出,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是规划的指导思想要突出科普信息化的引擎地位,使信息化成为科普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强大引擎。二是重点科普工程要突出信息化引领作用。规划稿提出的六项重点工程,有的本身就是信息化建设工程,比如排在第一位的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有些是传统科普工作,像科普创作、科技馆体系建设、科技教育体系提升、科普传播协作、科普惠民服务拓展,这些工程也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引领。你们在腾讯网上创办的科普创客空间,激发了科普创作者的创意和热情,探索了繁荣科普创作的新路子。三是通过改革创新解决制约科普信息化的难题,推进科普机制创新。科普信息化将带来科普机制的创新变革,比如,建立扁平化、跨界融合的组织机制,个性化、泛在化的服务机制,众筹、众包、众享的参与机制等。我们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推进改革、探索创新,解决机构设置、资源配置、工作模式、工作习惯等方面的不适应问题。比如,很多地方包括一些欠发达地区都花不少钱建了科技馆,这是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现在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怎么用好这些科技馆,能为群众服务,要有机制甚至是体制上的创新。四是科普队伍建设要突出提升信息化能力这个关键。科普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技术、政策,但是关键在人才。“知乎”网有1000多万用户,经常回答问题的占10%,能得到认同和点赞的占1%,也就是10万人。如果全国6亿网民算,“科普中国”至少需要有数百万高素质的科普信息化骨干。建议研究预测未来科普信息化人才发展需要,不仅要有定总量目标,还要定分类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
总之,制定科普发展规划是个系统工程,要与国家“十三五”规划要求相一致,要与部门制定的科技、教育、文化等事业发展规划相衔接。中国科协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将科普发展规划纳入到国家和相关事业发展规划中去。要加强对全系统制定科普发展规划的指导,统筹利用科普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地方科协要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制定科普发展规划,使之纳入地方发展总规划。
第四,加大建设力度,把科普信息化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科普信息化要靠建设,要落在应用上,确保见实效。要围绕科普信息化的目标任务,抓几件实事。一是要落实科普信息化建设的财政支持。今年你们搞的20个信息化专项,财政投入了2.1亿元。规划稿提出到2020年东中西人均科普经费的标准,这个标准怎么定,经费怎么落实?既要有一个整数,也要有一个合理增长机制,科目列支是在科技预算还是教育预算,还是分列在几个预算中,要同财政部门研究协商予以落实。二是要抓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龙头工程和示范项目。规划稿提出的“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是科普信息化的领头工程,要做好项目策划,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我这次去上海,看到正在拍“三体”科幻电影。“三体”这个题材很好,希望能拍出一部或几部有较多科技内容、较高科普水平的大片。除了科幻电影,科普游戏、科普动漫也都大有可为,要加快推进,实现突破。三是要动员各方力量建设依托网络的数字科技馆。要用数字化、信息化的手段改造提升数字科技馆,增强体验、互动、服务,把科普信息服务与网络连起来,争取办成线上线下融合,做到在家上网也能进馆,进馆也能用网,靠网上资源大大丰富科普内容,让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觉得能用、好用,经常使用。地方科技馆开发科普内容的手段有限,也可以考虑由中国科技馆组织力量创作信息化的科普内容,各地科技馆一同分享共创。四是要抓好科普信息化的落地。科普信息化要进社区、进乡村、进中小学、进家庭,尤其要努力覆盖基层和偏远地区。基层和偏远地区对科普的需求很强烈,但科普资源要比大城市落后很多,要发挥信息化的传播优势,加强基层和偏远地区的科普服务。要大力宣传表彰为科普信息化事业热忱奉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面向基层群众、深受青少年欢迎的先进典型,鼓励更多科技工作者加入科普创作和服务队伍。要注意采用群众推荐、群众评选的方式,发现和激励科普爱好者、科普创作者、科普志愿者,发动群众发掘壮大科普力量。要探索建立众筹、众创、众扶的科普信息化工作机制,把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普工作者、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合力推进科普信息化。
科普信息化建设关系国家的创新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领导干部要当好科普的“后勤部长”。中国科协和各级科协组织要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加快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用户登录